進入(ru)下(xia)半年以來,中國船舶(bo)集(ji)團旗下(xia)江南造船各項(xiang)生產任務穩步(bu)推進,各個碼頭呈現一派(pai)繁(fan)忙的(de)景象,市場開拓(tuo)領(ling)域不斷(duan)取(qu)得新成就。
1 3號船塢迎來年度第四批次出塢
8月23日,江南造船3號船塢迎來了一艘整船出塢,一艘整船、兩艘半船及一個燃料艙環段同步起浮。
本次出塢的(de)(de)整(zheng)船(chuan)(chuan)(chuan)(chuan)是(shi)江(jiang)南造(zao)船(chuan)(chuan)(chuan)(chuan)為(wei)新(xin)加坡太平船(chuan)(chuan)(chuan)(chuan)務建造(zao)的(de)(de)14000TEU LNG雙(shuang)(shuang)燃(ran)(ran)料集裝(zhuang)箱船(chuan)(chuan)(chuan)(chuan)系列(lie)船(chuan)(chuan)(chuan)(chuan)第二艘(sou)(sou);起浮的(de)(de)一艘(sou)(sou)整(zheng)船(chuan)(chuan)(chuan)(chuan)是(shi)17.5萬(wan)立(li)方米大型LNG運輸(shu)船(chuan)(chuan)(chuan)(chuan)系列(lie)船(chuan)(chuan)(chuan)(chuan)第二艘(sou)(sou),兩艘(sou)(sou)半(ban)船(chuan)(chuan)(chuan)(chuan)分別是(shi)為(wei)新(xin)加坡太平船(chuan)(chuan)(chuan)(chuan)務建造(zao)的(de)(de)14000TEU LNG雙(shuang)(shuang)燃(ran)(ran)料集裝(zhuang)箱船(chuan)(chuan)(chuan)(chuan)系列(lie)船(chuan)(chuan)(chuan)(chuan)第三艘(sou)(sou)的(de)(de)艏(shou)、艉半(ban)船(chuan)(chuan)(chuan)(chuan)和第四(si)艘(sou)(sou)的(de)(de)燃(ran)(ran)料艙(cang)環段。
2 更新乙烷運輸朋友圈
8月23日,江南造船與全球航運巨頭Navigator公司正式簽訂了2+2艘中型液化乙烷運輸船(MEC)的建造合同。
此次簽約的MEC在船型研發、新型圍護系統的設計、未來精益和高效建造中融入了諸多領先的行業理念和亮點:
綠色岸電就緒:這項設計讓船舶在靠港時能夠接入岸電,減少港口污染物排放,助力港口城市藍天重現。
氨燃料就緒:前瞻性的設計為未來氨燃料的應用做好了準備,賦予船舶實現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潛力。
碳捕捉就緒:為未來安裝碳捕捉系統提供了預留空間,直接瞄準全球碳中和目標,展現江南造船的環保雄心。
全電甲板機械:全電動甲板設備的應用,徹底顛覆了傳統驅動模式,不僅減少能源消耗,更極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有機硅涂層:通過應用最先進的材料技術,顯著減少船體阻力,降低燃料消耗,為節能增效注入新動力。
此外,該型(xing)MEC將(jiang)搭載江南造船(chuan)自(zi)主研發(fa)的 “BrilliancE?”B型(xing)艙,貨艙容量(liang)達到48500立方米,配備(bei)3個B型(xing)液(ye)貨艙。其設計能(neng)夠(gou)靈(ling)活裝載乙烷、乙烯、液(ye)化石油氣、氨等多(duo)種液(ye)化氣體貨品。
3 開拓東南亞市場
8月26日,江南造船與越南船東ASP公司正式簽訂了兩艘50000立方米中型液化石油氣/液氨運輸船(MGC)的建造合同。此次訂單的簽訂標志著ASP首次在國內建造液化氣船項目,也標志著江南造船開拓東南亞邁出重要一步。
該型船秉承“節能、環保、智能”的理念,是江南造船全新自主研發的中型全冷式液化氣船,貨艙內布置3個獨立菱形液艙,總艙容達到50500立方米。作為40000立方米 MGC的升級換代產品,該船型在增加艙容一萬立方米的基礎上,通過線型研發和總布置優化,快速性能和能耗指標都有了進一步提升,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此外,江南研發(fa)團隊基(ji)于集成產(chan)品(pin)開發(fa)理念(nian),在氨(an)燃料、碳捕捉與存儲(chu)、智能船舶等方面都準(zhun)備了解決方案,為后(hou)續船東(dong)多樣性選(xuan)擇實船應用打下基(ji)礎。
4 時隔兩天再次更新乙烷運輸朋友圈
8月26日,江南造船與EPS公司簽訂6艘150000立方米極大型乙烷運輸船(ULEC)的建造合同。
該型船是江南造船自主研發設計的最新一代極大型乙烷運輸船,在設計方面充分考慮了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航線的典型航路特點和乙烷運輸的營運特點,利用計算機流體力學和船模試驗等手段充分優化了液艙和船體線型的匹配,使其水動力性能達到綜合最優;配置了“乙烷雙燃料主機+脫硫塔+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軸帶發電機”的動力系統組合,充分平衡了乙烷和燃油的經濟性。
| 記 者:高紅梅
| 來 源:江南造船
| 責 編:高紅梅
| 校 對:寧湘舒
| 審 核(he):項 麗(li)/甘(gan)豐錄(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