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造船業三大指標公布,中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一。作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中國船舶集團如何在市場低迷的背景下拿到造船訂單,且保持盈利? 在降本增效和提高核心競爭力方面,又有哪些典型做法和經驗?來看央視朝聞天下的最新報道!
中國領跑全球,新接訂單量占比65.4%
全(quan)球權威航運造船(chuan)機構公布(bu)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nian)上半年(nian),全(quan)球造船(chuan)業三大指標,中國再次領先,繼續保(bao)持世界(jie)第一的紀錄。
在這份新鮮出爐的統計數據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接訂單量,我國占有絕對優勢,以1131萬載重噸的新接訂單量占到全球成交份額的65.4%,而韓國和日本分別是23.7%和8.8%。
????在手(shou)持(chi)訂(ding)單方面,我國船廠(chang)手(shou)中(zhong)的“余糧(liang)”也(ye)相對(dui)富裕,以7865萬載重(zhong)噸占到全(quan)球手(shou)持(chi)訂(ding)單量的48.3%;韓(han)國和日(ri)本分別是28.2%和19%。
從完工交付量來看,我國船廠累計完工量占全球交付量的37%,日本和韓國分別是31%和27%。
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正常的貿易活動受限,全球新船成交量同比萎縮了51%,其中,韓國接單量下降幅度接近50%,而日本的下降幅度更是超過85%。上半年,中國新接訂單的市場份額能有大幅度提升,最主要的是得益于中國疫情防控力度和措施的及時到位,復工復產工作的有序推進。
中(zhong)國船(chuan)(chuan)舶集團旗下中(zhong)船(chuan)(chuan)綜合院副(fu)院長包張靜表示,中(zhong)國今年承接的訂(ding)單(dan),超(chao)70%是由中(zhong)國船(chuan)(chuan)東(dong)下單(dan)訂(ding)造,這跟(gen)國內循環(huan)和國際(ji)循環(huan)相互促進(jin)有關(guan),國內需求有效(xiao)熨(yun)平了(le)全球市(shi)場大幅萎(wei)縮(suo)給我們帶來的沖擊。
三大指標是業界衡量造船工業發展規模與實力的重要依據,之前三大指標全球第一一直被日本或韓國所占據。2010年中國首次躍居世界第一,2017年至今,中國再次在三大指標中保持世界第一的紀錄。
從鋼板和材料做起,全力實現降本增效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船舶行業75家重點監測的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20億元,同比下降6.9%,利潤總額2.8億元,同比下降49%。在疫情的沖擊下,全球造船業都處在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
如何(he)在(zai)市場低(di)迷的(de)(de)背(bei)景下拿到造船訂單而且保(bao)持盈利(li)?中(zhong)國船舶集團從(cong)源頭加大了(le)(le)集中(zhong)采購的(de)(de)力度,也就是說從(cong)一塊鋼(gang)板(ban)做(zuo)起,精準配送,保(bao)證了(le)(le)全(quan)供應鏈的(de)(de)成(cheng)本最低(di)。
在中國船舶集團物資有限公司位于遼寧營口的船板加工配送中心加工車間,工人師傅正在進行船板的切割作業。
鋼材重量占到整個船舶凈重的80%,從采購鋼板到切割加工,再到倉儲物流,這一成本占到整個造船成本的20%~30%。而且現在超大型的船舶越來越多,各個造船項目經常會遇到采購規格多、牌號多,或者是國外供應商交貨周期長等堵點,而這些在采購過程中形成的堵點直接影響船舶建造的成本和周期。
中國(guo)船(chuan)舶(bo)物(wu)資(zi)公司從船(chuan)廠的(de)設(she)計和使(shi)用需求出發(fa),充(chong)分整合客(ke)戶和供(gong)應資(zi)源,實(shi)現集約化、專業化的(de)生產運(yun)作,進而降低鋼材(cai)采(cai)購、倉儲(chu)理貨、預處理、物(wu)流運(yun)輸成本,進一步(bu)推動船(chuan)廠向國(guo)際先進的(de)總(zong)裝化造船(chuan)模式轉變。
為縮短建造周期,提高國產化率,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廣船國際在承接的一艘客滾船項目中,首次通過預制艙室單元,實現了海上“客房”和整船建造同步進行,再加上生產車間滿負荷運轉,該項目涉及的365個海上客房到目前已經完成了240個,大大縮短了整船的建造時間。
內裝(zhuang)一(yi)直是豪華客滾船建(jian)造中最獨特的部分,之前材(cai)料基(ji)本(ben)依(yi)靠進(jin)(jin)口,船廠只是承擔安裝(zhuang)工作,但是進(jin)(jin)口材(cai)料設備價(jia)格昂貴,而且還要花費巨額的運輸(shu)和(he)維護(hu)費用(yong)。
廣船國際設計人員陪同國外藝術家一起,到廣州周邊的建材市場反復做調研,拿到相關材料的樣本,逐步建立起“上能滿足歐洲藝術家的設計要求,下能連接國產化材料和施工”的生產運作模式,并把這一項內容寫進商務合同條款中,以更多地爭取使用國產化材料的機會。
廣船國際承接的阿爾及利亞客滾船在設備和資材的國產化應用方面,整船的國產化率達到了80%左右。設備和材料大量國產化以后,整個造船成本也大幅下降。
來 源:朝聞(wen)天下/央視新聞(wen)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