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中船集團七〇一所研發設(she)計、黃埔文沖為同濟大學建造的我國首艘海洋級智(zhi)能科考船“同濟”號正(zheng)式交付。
“同濟”號是2000噸級新一(yi)代綠色、靜音(yin)、智能型綜合科(ke)(ke)考船,集海(hai)洋(yang)地(di)質(zhi)、海(hai)洋(yang)化學(xue)、海(hai)洋(yang)生(sheng)物等(deng)(deng)科(ke)(ke)考調查,以(yi)及科(ke)(ke)學(xue)研究、人才培養、科(ke)(ke)普(pu)教育和(he)文(wen)化傳(chuan)承(cheng)等(deng)(deng)多功(gong)能于一(yi)體。該(gai)船交付后(hou)將滿足(zu)同濟大學(xue)海(hai)洋(yang)學(xue)科(ke)(ke)和(he)其(qi)他(ta)單位的科(ke)(ke)學(xue)考察航次、海(hai)上工(gong)程(cheng)施(shi)工(gong)任(ren)務以(yi)及學(xue)生(sheng)海(hai)上實習等(deng)(deng)需求,為(wei)海(hai)洋(yang)科(ke)(ke)學(xue)研究和(he)涉海(hai)專業人才培養提供裝備保障。
“同濟”號采用國產全回轉電力推進系統,適用于無限航區(冰區除外),通過實現岸基遠程遙控、開闊水域自主航行、智能能效管理和智能集成平臺等功能,構建了“感知—決策—協同—控制”全鏈路閉環系統。
綜合能耗更低
該船采用先進的直流母排+磷酸鐵鋰電池組的混合動力系統,鋰電池組起到削峰填谷及能量回收作用,相較于同類科考船的能耗降低約8%。其智能能效系統可顯著提高航行效率,降低油耗,節約運行成本。
作業能力更強
該船具有全天候作業能力,可搭載作業型水下遙控機器人(ROV)、多臺集裝箱式船載實驗室及多種類無人系統,可滿足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大氣環境等綜合科學考察任務。
智能化程度更出色
在開闊水域航行時,該船可將各種航行環境信息處理后形成決策動作,亦可通過先進的傳感器、通訊網絡以及強大的人工算法,實現船岸之間的實時、高效信息交互和精準控制。在岸端,專業操作人員借助該船5G等高速通訊網絡,遠程遙控船舶的航行方向、速度等參數,確保其在復雜多變的水域中安全、穩定航行。
功能齊備、舒適便利
該船在2000噸級船舶平臺基礎上,通過優化布局,設計出460平方米的甲板作業面積、320平方米的實驗室區域和總計100多平方米的會議區、階梯教室、休閑區、健身區等,以較小的體量實現了3000噸級科考船的作業能力。
考慮到師生長期海上作業的舒適性、健康保障與工作便利性,該船采用酒店式標準打造居住艙室,設置寬敞明亮的餐廳、休閑區及健身空間,并引入自然光照設計,緩解長期封閉環境帶來的壓抑感;采用高效隔音材料和減振系統,顯著降低機艙噪音對生活區的影響;工作區自動調節溫濕度、照明亮度,保證工作環境舒適,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
| 來 源:中國船舶報
| 責 編:周 芒
| 校 對:寧湘舒
| 審 核(he):項 麗/甘豐錄(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