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完(wan)成海(hai)試及完(wan)工四方確認的4500立方米智能耙吸挖泥船(chuan)首制船(chuan),由中(zhong)國船(chuan)舶集(ji)團(tuan)旗下七〇八所設(she)計、黃(huang)埔文沖建造!
該船總長103米,型寬21.8米,型深7.2米,最大泥艙艙容約4500立方米。采用單耙、電驅泥泵、單列泥門等先進技術,突破運用智能疏浚技術和DP動力定位技術,并安裝了“一鍵疏浚”系統,可實現一人、精準、高效疏浚的作業目標。
克服疫情影響,成功完成海試,有賴于“廣州指揮部”和“上海后援團”的通力合作!
廣州指揮部成立“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小組,與設計院、船東、船檢并肩作戰!
上海后援團居家辦公、遠程參與,全程在線同步對接,讓海試現場更有安全感、沒有延時感!
強強聯合,創新紀錄
4500立方米智能耙吸挖泥船首制船自開工到完工四方確認,共歷時約16個月,可謂創下耙吸挖泥船建造周期最短紀錄。
項(xiang)目(mu)建(jian)造(zao)期間(jian),尤其是(shi)重要的(de)海試階段,受(shou)新冠肺炎疫情的(de)影響,七〇八所(suo)項(xiang)目(mu)團隊無(wu)法到達現場。為了順利推進船舶建(jian)造(zao),黃埔文(wen)沖與七〇八所(suo)“各顯(xian)神通”、默契十足。
廣州指揮部
該船共146個系統,其中疏浚系統22個。春節后,黃埔文沖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團結一切力量,認真梳理,精心策劃采用3線(船舶常規系統、雙機雙槳一拖二主動力系統、疏浚系統)并行調試,于4月22日就完成了全船所有系統碼頭試驗,為試航打下了堅實基礎。
尤其是面對“一鍵疏浚”系統的新挑戰,船廠調試團隊頂住壓力,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用1個月零10天的時間完成從無線電通信設備、耙管、吊架、絞車及液壓系統等的調試作業,對外報驗均一次性通過。
為了確保(bao)航行(xing)試驗有(you)組織、有(you)計劃地順利進(jin)行(xing),黃(huang)埔文沖試航團(tuan)(tuan)隊全力配合遠程在線(xian)的七〇八所項目團(tuan)(tuan)隊,使試航期間各項工(gong)作的溝通無障礙。
上海后援團
項目建造期間,七〇八所項目團隊化身“上海后援團”,克服了包括疫情在內的各種阻礙,全力配合黃埔文沖的生產節點。
“遠程試航”是一次特殊的體驗。該所全力協調配合,確保了項目團隊成員居家辦公硬件條件。
在海試開始前,項目團隊各顯神通,提前收集各項必備的重要信息。項目團隊提前準備了海試數據參考表,方便船東項目組現場記錄核驗,也能幫助同樣在上海不能參加海試的船東及時掌握情況的趨勢走向。
試航期間,項目團隊全程在線同步對接試航各類重要數據,讓海試現場更有安全感、沒有延時感,助力了海試如期、安全、順利完成。
中港疏浚4500立方米智能耙吸挖泥船2號船計劃于5月份試航,精彩合作還將再次上演!
| 來 源:黃埔文沖/七〇八所
| 責 編:鄺展婷
| 校 對:王 琦
| 審 核:項 麗/甘豐錄(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