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拿下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主要完成單位”列表中,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七〇八所、七一一所 、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榮譽固然(ran)值得慶賀,然(ran)而你(ni)可了解研發(fa)制造的個中艱辛,今天帶(dai)你(ni)回(hui)顧(gu)我國(guo)疏浚裝備建造的前世今生。
????首先,疏浚設備是什么?簡單地說,挖泥船。然而,從首次運用到首次自主建造,我國跨越了百余年的歷程...
我國最早期的挖泥船
1875年
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中國疏浚工程主要靠人力進行。清光緒初年,中國開始利用挖泥船進行疏浚作業。那時,全球挖泥船市場被荷蘭等少數歐洲造船企業壟斷......
1902年
海河工程局于從荷蘭購進了首艘挖泥船;
20世紀60年代
國家開始發展疏浚設備,當時疏浚船舶設備基本上是以進口為主,建造資金大多依賴于國家無息貸款的扶持;
1966年
中交天航局從荷蘭引進自航耙吸船“津航浚102”輪時,花費的“天價”可折合4噸黃金;
20世紀90年代
國際上先進的疏浚裝備依然被荷蘭IHC公司等少數先進造船企業壟斷,但國內挖泥船的設計水平和建造能力逐步提高;
2005年
“神州第一挖”橫空出世......
首艘國產自(zi)主研(yan)發(fa)制(zhi)造的(de)13500立方米自(zi)航耙吸挖泥船“新海虎”輪
????為打破壟斷,實現大型疏浚裝備“國輪國造”,2005年,上海航道局決定建造13500立方米耙吸挖泥船——“新海虎”輪,該項目由黃埔文沖承建,七〇八所參與研制。
????“新海虎”的成功建造,填補了我國建造大型耙吸式挖泥船的空白,標志著我們真正實現了“國輪國造”,被業內譽為“神州第一挖”,開創了在中國境內建造特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先例,為我國特種工程船舶制造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生產建造方面,黃埔文沖可是一把好手
????從20世紀70年代至(zhi)今,黃埔文沖為國(guo)家建(jian)(jian)造了(le)數十艘挖泥船(chuan),產(chan)品質量受到(dao)高度認可。其中(zhong),絞吸疏(shu)浚船(chuan)交付11艘,疏(shu)浚能力(li)從400m3/h提升到(dao)6000m3/h,主要(yao)客戶包括中(zhong)交、長(chang)江航(hang)道局、中(zhong)鐵建(jian)(jian)以及(ji)龍灣(wan)港、連(lian)云(yun)港等港口運營(ying)單(dan)位(wei)。同時,黃埔文沖致力(li)于攻克大功(gong)率(lv)絞吸疏(shu)浚船(chuan)建(jian)(jian)造難題,逐(zhu)步實(shi)現了(le)鋼樁定位(wei)裝置等關鍵核心裝備(bei)的國(guo)產(chan)化應用。
黃埔文沖參(can)與建造的部分疏浚設備
設計研發方面,七〇八所更是不在話下
????2019年3月,全球智能化水平最高,亞洲最大、最先進的重型自航絞吸式挖泥船“天鯤號”正式投產,?由中國船舶集團七〇八所設計。
作為建(jian)(jian)設海洋(yang)強國(guo)的重器,“天鯤號”是(shi)國(guo)內首艘從設計(ji)到建(jian)(jian)造擁有完全(quan)自主知識產權(quan)的重型(xing)自航絞吸船。它融合了當前(qian)世界(jie)最(zui)新科技,是(shi)中國(guo)疏浚史上(shang)高(gao)新技術與重型(xing)裝備制造高(gao)度融合的里程(cheng)碑。此外,其(qi)遠程(cheng)輸送能力15000米,居世界(jie)第一(yi)。
新(xin)一代“造島神器”——天(tian)鯤號
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七一一所一直在路上
????在過去20年時間里,七一一所攻克了大型挖泥船疏浚傳動系統一系列核心技術。2000年以來,上海交通大學聯合中交疏浚、七一一所等行業主力單位組成產學研用團隊,攻克了挖掘破碎、可靠定位、遠距輸送、集成監控、總裝設計制造等“卡脖子”難題。
????同時,七一一所注重技術成果轉化,先后持續開發出大型挖泥船一系列核心裝備,自主研發的傳動裝置產品和相關成果已廣泛應用到國內95%以上新建中大型挖泥船中,打破該領域國外技術壟斷局面。
七一一所參(can)與研發的部分疏(shu)浚設(she)備
????進入20世紀20年代,我們的霸氣戲碼仍在繼續。就在前幾天,還有新的挖泥船剛剛完成試驗——由七〇八所設計、黃埔文沖建造的國內首艘配備雙速齒輪箱的耙吸式挖泥船“長鯨9”。2020年
黃埔文沖最新研制的7800千瓦超大型智能絞吸疏浚船即將交付。
????疏浚設(she)備在我(wo)國(guo)發展百年有余,正是(shi)這(zhe)些(xie)默(mo)默(mo)耕耘的研(yan)發團隊,親歷了這(zhe)段從無到有的崛起歷程(cheng),期待在專業“挖(wa)泥”的道路上一往無前(qian)。
來 源:黃(huang)埔文沖 七一一所 澎湃(pai)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