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船院研發設計的全球首艘集遠程遙控、自主航行與教學實訓于一身的大連海事大學智能研究與實訓兩用船“新紅專”號命名交付。為助力我國高等院校開展船舶智能研究和教學實訓探索智慧海洋再添新利器和新動力。
該船是(shi)大(da)連海事大(da)學(xue)科(ke)技創新(xin)“十四(si)五”規劃(hua)中的重大(da)建設(she)項(xiang)目,也是(shi)打造(zao)我國新(xin)一代智能船舶應用與綜合試驗高端平臺(tai)的標志性工程。
該船(chuan)長約69.83米(mi),寬10.9米(mi),可容納35名科研(yan)(yan)人員或教學團隊,入級(ji)中國船(chuan)級(ji)社(CCS)。該船(chuan)取(qu)得了i-ship(R1,No,M,I)智(zhi)(zhi)(zhi)能(neng)船(chuan)附加(jia)標(biao)志,實現了智(zhi)(zhi)(zhi)能(neng)化全(quan)覆蓋,駕(jia)、機、電深度融(rong)合,智(zhi)(zhi)(zhi)能(neng)化程(cheng)度達到世(shi)界(jie)領(ling)先水平,成為全(quan)球首艘(sou)具有自(zi)主航行、遠程(cheng)控制、自(zi)動靠離(li)泊、智(zhi)(zhi)(zhi)能(neng)研(yan)(yan)究教學、海事(shi)研(yan)(yan)究、海員智(zhi)(zhi)(zhi)能(neng)培訓等綜(zong)合性(xing)功能(neng)的(de)科研(yan)(yan)和實訓船(chuan)。其具有以下特點:
性能優越。該船采用全電力驅動雙吊艙推進系統,后傾式船艏并設置隱藏球鼻艏。艏部設置有管隧式推進裝置,設計航速大于18節,續航力2500海里,同時具備DP-1的動力定位能力。
適應性強。為在不同海況下能夠開展正常的教學、實訓和科研工作,該船通過多種技術手段,具備優越船舶性能,并且滿足B級冰區要求,可開展在冰區安全航行以及研究教學工作。
功能全面。該船的功能定位是“船舶智能化研究+學生教學實訓”平臺,既可作為面向工業界開放的船舶智能化無人化研究試驗平臺,也能作為將來的智能船舶普及的海事人才和航海人才的教育和培訓平臺。
造型美觀。該船造型設計在滿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時,采用新穎設計,采取后傾式船艏,隱藏式球鼻、后傾式主桅,飛檐式頂甲板,局部舷墻弧線包裹過渡等設計,整體造型流暢、簡潔、富有動感。
“新紅專”號是繼“育龍”號、“育鯤”號、“育鵬”號之后,上船院為大連海事大學量身設計的又一款升級版智能研究與實訓兩用船,也是該院服務交通強國、海洋強國建設的匠心巨作。
| 特約記者:何寶新
| 通訊員:花海波/賈旺杰
| 責 編:寧湘舒
| 校 對:高紅梅
| 審 核(he):項 麗(li)/甘豐(feng)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