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yue)31日,中國船舶集團旗(qi)下黃埔(pu)文沖承修的中國仿古大(da)福船“福寧(ning)號(hao)”完工(gong)離廠。
該船是一艘漁業觀光休閑船,以菠蘿格、欖仁木等材料為主,采用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工藝。這項對人類航海史產生重要影響的工藝,于2010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福船工藝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造船方面的一大發明。明朝時期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創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其船隊旗艦即是福船。
該工藝特色就是用隔艙板把船艙分為若干艙區,當船艙意外受損漏水,可將海水限制在局部船艙中,不至于沉沒。這種水密隔艙設計至今仍是現代船舶設計中重要的結構形式。
“福寧號”除主體(ti)木質結(jie)構外(wai),還安(an)裝了現代(dai)技(ji)術的動力系統(tong)、通導系統(tong)等,是一(yi)艘現代(dai)與傳統(tong)技(ji)藝相結(jie)合的船(chuan)舶。經過4年(nian)多(duo)的航行(xing),該船(chuan)需要進(jin)行(xing)船(chuan)體(ti)部分木質結(jie)構更換(huan)、主機大修、甲(jia)板防水、生(sheng)活區裝修等。
探索福船非遺工藝,成功挑戰榫卯結構修理安裝。
相比其他維修項目,“福寧號”修理最大的挑戰在于木質結構的更換。該船船體木板均以榫卯結構安裝,工藝要求與現代鋼質船舶截然不同。
項目組在接手項目后,就該船的特殊性進行全方位了解,針對特殊材料結構中的隱藏工程以及各重點項目,與船東進行多方位溝通,牽頭成立木質修理技術工藝攻關小組。
為防止木質結構受溫度、雨水等影響而發生不可控形變,以及船體木板安裝出錯,項目組通過控制榫卯結構寬度減少累計誤差,并對所有板材進行編號,以便按順序進行更換與安裝。在噴漆時,因為木質船不能使用超高壓水打水,項目團隊采用砂紙精細化打磨后進行油漆。此外,項目組還在原定交船日期內完成了30余項追加工程,出色的技術、效率與服務態度,受到船東認可。
通過此次木質船舶修理,黃埔文沖形成了相關系統性工藝文件,儲備了相關修理經驗,為后續承接同類產品奠定了基礎,進一步拓寬了產品承接的范疇。
| 記 者:鄺展婷
| 通訊員:陳小瑜
| 責 編:鄺展婷
| 校 對:寧湘舒
| 審 核(he):項(xiang) 麗(li)/甘(gan)豐(feng)錄(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