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
11月30日,第六屆中國(guo)國(guo)際工(gong)業(ye)(ye)設(she)(she)(she)(she)計(ji)博覽會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xing)。工(gong)業(ye)(ye)和(he)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六批“國(guo)家級工(gong)業(ye)(ye)設(she)(she)(she)(she)計(ji)中心”名(ming)單,中國(guo)船(chuan)舶(bo)集團旗下(xia)中船(chuan)郵輪名(ming)列其中,成為中國(guo)郵輪設(she)(she)(she)(she)計(ji)領域擔負創(chuang)新引領和(he)行(xing)業(ye)(ye)示范重任的(de)“國(guo)家級工(gong)業(ye)(ye)設(she)(she)(she)(she)計(ji)中心”。
“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是經工信部認定,工業設計創新力強、特色鮮明、管理規范、業績突出、發展水平領先、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工業設計機構,代表我國工業設計最強創新能力和最高先進水平,是國家對企業工業設計中心的最高認可。中船郵輪此次榮獲“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稱號,是國家對其在郵輪領域工業設計創新能力和行業示范帶動作用的高度認可。
在(zai)中(zhong)國船舶集團的(de)領導下,中(zhong)船郵輪堅持(chi)走體系化發(fa)展道路,積極發(fa)揮頂(ding)層設(she)計的(de)引領作用(yong),在(zai)科技(ji)創新、研發(fa)投入、設(she)計成果、前(qian)沿技(ji)術(shu)探究等(deng)方(fang)面不斷(duan)實現自(zi)身突破。
植根厚土,以設計研制為郵輪體系構建之本。
郵輪設計常常被譽為“高精尖”和“巨系統”工程。“高精尖”,意味著諸多涉及安全返港、重量重心控制、減振降噪等關鍵核心技術的亟需研究、破解和攻克;“巨系統”,則體現在郵輪的上千萬個零部件,且要從郵輪的工業屬性、藝術屬性、人因工程等全方位思考和介入。不僅如此,郵輪設計還具有高度定制化的特性,涉及船東、船級社、設計建造等多方單位,是郵輪產業生態體系的重要一環。
中船(chuan)郵(you)輪(lun)(lun)(lun)作(zuo)為中國(guo)(guo)船(chuan)舶(bo)集團發(fa)展郵(you)輪(lun)(lun)(lun)產業的(de)總(zong)體責任(ren)單位,以及統籌推進郵(you)輪(lun)(lun)(lun)運(yun)營(ying)、設(she)(she)計建(jian)造和供應鏈(lian)建(jian)設(she)(she),整合國(guo)(guo)內外資源(yuan)構建(jian)郵(you)輪(lun)(lun)(lun)生態體系的(de)業務平(ping)臺,自2018年調(diao)整組建(jian)以來,始終將研發(fa)設(she)(she)計作(zuo)為郵(you)輪(lun)(lun)(lun)產業高質量(liang)(liang)發(fa)展的(de)第一動力(li)(li)(li)與創(chuang)新源(yuan)泉,圍(wei)繞組織架構創(chuang)新、模式創(chuang)新和研發(fa)創(chuang)新,積極(ji)開展工(gong)程總(zong)包能力(li)(li)(li)建(jian)設(she)(she)。同(tong)時,建(jian)立和完善研發(fa)創(chuang)新體制,圍(wei)繞首制船(chuan)詳細設(she)(she)計和自主船(chuan)型開發(fa)形成了兩股(gu)科技力(li)(li)(li)量(liang)(liang)。
堅韌不拔,向工業設計最高水平進發。
中船郵輪堅持獨立自主和開放合作“兩條腿走路”,全力創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目前,中船郵輪工業設計中設計人員占公司員工總數的75%,其完整覆蓋郵輪研發設計七大專業領域,包含詳細設計中心、船型開發中心和藝術設計中心。
詳細設計中心建設是基于與芬坎蒂尼集團合資成立的中船芬坎蒂尼(JVPC),先后引進意大利專家20余人,組建形成中意一體近80人的設計團隊,主要承擔國產首艘大型郵輪的詳細設計工作;船型開發中心匯聚船舶裝備領域骨干技術人才,承擔工信部大型郵輪創新工程項目,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開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5萬、8萬、5萬總噸船型的研發設計,形成了大中小船型譜系;藝術設計中心則融合東西方文化特色,培育本土郵輪運營品牌“愛達郵輪”,全資收購世界一流郵輪內裝公司德國R&M集團,與德國PSD船舶設計公司、清華美院、中船九院等國內外設計院所合作開展郵輪涂裝、內裝等藝術與美學設計,糅合西方美學傳播東方文化精粹。
中船郵(you)(you)輪(lun)在(zai)(zai)(zai)寶山(shan)新業坊和(he)浦(pu)東森(sen)蘭(lan)設(she)(she)有兩處研發基地,建設(she)(she)了(le)CAVE仿真與輔助設(she)(she)計實驗(yan)室(shi)(shi)、智(zhi)能艙室(shi)(shi)實驗(yan)室(shi)(shi),并(bing)與中國(guo)船舶第七〇二(er)研究所合作,在(zai)(zai)(zai)國(guo)家太湖實驗(yan)室(shi)(shi)內建設(she)(she)郵(you)(you)輪(lun)舒適性實驗(yan)室(shi)(shi);在(zai)(zai)(zai)軟硬件設(she)(she)施上(shang),搭建了(le)大型郵(you)(you)輪(lun)設(she)(she)計管理(li)平(ping)臺,支(zhi)持國(guo)內38家單(dan)位科(ke)技創新,支(zhi)撐(cheng)國(guo)產郵(you)(you)輪(lun)的研發設(she)(she)計和(he)科(ke)研管理(li)工作。
落地生花,大型郵輪設計能力基本形成。
2023年6月6日,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順利出塢,全面開啟交付前的碼頭系泊試驗、出海試航等各項工作。在7月17日至24日、9月7日至9月12日期間開展了兩次航行試驗,各項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并于11月4日舉行命名交付儀式,這標志著中國成功摘取最后一顆世界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我國成為全球唯一一個目前同時建造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大型郵輪的國家。
“愛達·魔都號”誕生的背后,印刻了中船郵輪大型郵輪詳細設計團隊辛勞付出,印證了中船郵輪研發設計團隊基本具備工程開發能力。
五年時間內,中船郵輪研發設計團隊與外高橋造船研發設計團隊通過不懈努力,與船級社等多方單位攜手合作,逐漸完成了設計建造標準的本土化轉化,發布了777項工藝、設計標準和143份作業標準書。特別是推出了8萬總噸和15萬總噸郵輪的概念設計,基本形成自主研發創新體系。
目(mu)前(qian),中(zhong)(zhong)船(chuan)郵輪(lun)牽頭承擔了(le)(le)(le)工信部大型郵輪(lun)研發專項及高技(ji)術(shu)遠(yuan)洋客船(chuan)研發共計17個(ge)課(ke)題項目(mu)。已擁有專利54項,其中(zhong)(zhong)發明專利11項、軟著31項、商標109項。設(she)(she)計的8萬(wan)總噸、15萬(wan)總噸郵輪(lun)均獲得獲船(chuan)級社AIP認可證(zheng)書(shu),愛達·魔都號(hao)(hao)及15萬(wan)總噸船(chuan)型分(fen)別(bie)榮獲了(le)(le)(le)2022年(nian)、2023年(nian)上(shang)海(hai)(hai)“設(she)(she)計100+”優秀設(she)(she)計成(cheng)果獎(jiang),入圍中(zhong)(zhong)國(guo)優秀工業設(she)(she)計獎(jiang)復(fu)評環節,并通過了(le)(le)(le)高新(xin)技(ji)術(shu)企業、上(shang)海(hai)(hai)市企業技(ji)術(shu)中(zhong)(zhong)心(xin)、上(shang)海(hai)(hai)科技(ji)小巨人(ren)、設(she)(she)計創新(xin)中(zhong)(zhong)心(xin)等稱號(hao)(hao)的認定。
中船郵輪將持續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三大方向,以自主創新為驅動,加大工業設計新技術與行業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加速引領大型郵輪船型設計、藝術設計、產品設計策略的變革,持續提升設計服務供給水平,以設計創新賦能和驅動產業發展,為持續打造大型郵輪設計“中國名片”做出更大貢獻。
| 特約記者:何寶新
| 通訊員:郝雪迎/回盛瑤
| 責 編:高紅梅
| 校 對:王 琦
| 審 核(he):項 麗(li)/甘豐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