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作為中國船舶工業的骨干力量和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力量,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遺留下來一批具有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的紅色資源和工業遺產。TA們見證著企業的歷史變遷,印刻著船舶的歷史記憶。按照集團公司黨組“用好集團特有紅色資源、突出船舶特色,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船舶集團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和文化凝聚力”的指示要求,中國船舶微信公眾號策劃推出“船舶印記”專欄,分享TA們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價值。
始建(jian)于1898年的中國(guo)船(chuan)舶(bo)集團旗(qi)下(xia)大船(chuan)集團經歷(li)了百年風雨洗禮,依(yi)然保留(liu)了一些建(jian)廠早(zao)期的建(jian)筑物(wu)和構(gou)筑物(wu),如修船(chuan)南塢(wu)、中央發電所(suo)等(deng),他(ta)們見證(zheng)了中國(guo)船(chuan)舶(bo)工業的發展。
修船南塢始建于1899年,1902年底初建完工,長116米、寬13米、深7.6米,采用兩開式扉門,并配備電動排水泵。
船塢通體用(yong)材為(wei)石料,就地取自于(yu)大連周(zhou)邊群山(shan)之中,加工成(cheng)條(tiao)石后為(wei)青(qing)灰色。
20世紀60年(nian)代修船南塢
船(chuan)塢(wu)建成后,古樸大(da)方(fang)、經(jing)(jing)久耐用,歷經(jing)(jing)百年(nian)風雨而不衰,彰顯豐(feng)厚(hou)的歷史底蘊。
現今修船南塢
2020年12月(yue),工業(ye)和信息化部公布了(le)第四批國家工業(ye)遺產名(ming)單,大船集(ji)團(tuan)修船南塢成功(gong)入選(xuan)。
中央發(fa)(fa)電所(suo)的(de)(de)建(jian)筑(zhu)風格(ge)秉承了沙俄時期(qi)(qi)主體建(jian)筑(zhu)的(de)(de)風格(ge),也(ye)是大連(lian)早期(qi)(qi)建(jian)市時期(qi)(qi)的(de)(de)典型代(dai)表建(jian)筑(zhu),始(shi)建(jian)于(yu)1901年春(chun),其(qi)建(jian)造(zao)目(mu)的(de)(de)在于(yu)保障船舶修(xiu)理(li)區(qu)域的(de)(de)用電及其(qi)他相關配套設(she)施正常工作(zuo),發(fa)(fa)電能力(li)為750千瓦,是整個旅大地區(qu)唯(wei)一(yi)的(de)(de)發(fa)(fa)電所(suo)。
中央發電所(suo)之后(hou)在各個(ge)歷(li)史時期,進行了(le)幅度較大的改造,目(mu)前仍承擔大船集團部分區域供(gong)電和供(gong)暖工作。
1902年廠容(rong)
修(xiu)船南塢和中央發電所橫跨(kua)三個世紀,歷經兩個甲(jia)子,可以說是中國近現代船舶工業史上的(de)活化石,同時也(ye)是中國船舶工業“從站(zhan)起來,到(dao)富起來,再到(dao)強起來”的(de)鮮活樣(yang)本。
從20世紀50年代中國第一艘萬噸輪,60年代第一艘兩萬噸油船,70年代第一艘導彈驅逐艦,80年代第一艘出口船,90年代第一艘超大型原油船,直到21世紀第一艘航母遼寧艦
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大船集團創造了中國造船業80多個“第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建造了40多個型號800余艘戰艦,被譽為中國“海軍艦艇的搖籃”。
中國第一艘出口船“長城”號下水
中國第一艘30萬噸原油船
中國第一座最大的JU2000型自升式鉆井平臺
國產航母山東艦
如今,修船南塢和中央發電所不僅僅是建筑,更是一個精神符號,是中國船舶集團特有的紅色資源,濃縮了大船集團120余年的歷史,積淀了近代中國船舶工業發展的底蘊。
| 出 品:船次方工作室
| 策 劃:甘豐錄/周 芒
| 來 源:大船集團
| 責 編:周 芒
| 校 對:寧湘舒
| 審 核:甘(gan)豐錄/項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