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jin)年是(shi)中國共(gong)產黨(dang)成立100周(zhou)年
百年征(zheng)程波瀾(lan)壯闊
從站起(qi)(qi)來、富起(qi)(qi)來到強起(qi)(qi)來
中國從(cong)一(yi)窮二白
到成為世界經濟(ji)舞(wu)臺舉(ju)足輕重的
第(di)二大經(jing)濟(ji)體(ti)
中央企業堅(jian)持黨的領導
緊(jin)跟黨的步伐
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
取得一個又(you)一個輝煌勝利
百年(nian)初心歷久(jiu)彌堅
一個(ge)個(ge)堅(jian)實的腳(jiao)步(bu)
構成(cheng)了影響(xiang)世界的歷史車輪
一個個激動(dong)人心的瞬間
值得被永遠珍藏
作為承載這些(xie)瞬間的載體
中央企業的(de)紀念館(guan)、文史館(guan)、展覽館(guan)里(li)
有什么寶貝和藏品?
國資小新帶你走(zou)進
中國(guo)船(chuan)舶(bo)江南(nan)造船(chuan)展示館
一同了解乘風破浪的(de)紅(hong)色船史
國資小(xiao)新帶你走進
中國船舶(bo)江南造船展(zhan)示館
一同了解乘風破浪的紅色船史
INTRODUCTION中國船(chuan)舶(bo)江南造船(chuan)展示館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江南造船)的前身是創立于1865年的江南制造總局,156年厚重積淀,歷久彌新。百余年來,江南造船踐行實業報國、軍工報國、科技報國;積極參與革命、投身建設、對外開放、創新發展;堅持緊扣國家形勢,服務國家戰略,引領行業發展,鑄就了百年輝煌的奮斗史,成為工業領域尤其是船舶領域的重要名片。
江南造船展示館始建于2010年,發揮10年作用后,2020年進行擴建改造,豐富了史料,面貌煥然一新。展示館由產品墻、序言廳和正廳組成,按照歷史順序,設立初創、局塢分家、海軍造船所時期、解放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幾個展廳。全方位展示了百年船舶的生動歷史、重要地位、輝煌成就、莊嚴使命、責任擔當和新時代下的美好發展藍圖,是上海市指定的紅色教育基地。
▲中國船舶(bo)江南造船展(zhan)示(shi)館
第(di)一位工人黨員李中
李(li)中(zhong)曾是江南造船的(de)打鐵工(gong)人(ren)(ren)是中(zhong)國(guo)第一(yi)(yi)(yi)名產業工(gong)人(ren)(ren)黨(dang)員一(yi)(yi)(yi)面工(gong)作一(yi)(yi)(yi)面宣(xuan)傳革(ge)命思想播下了革(ge)命的(de)種子(zi)使(shi)紅色基因成為中(zhong)國(guo)船舶不可磨滅的(de)印記
李中,原名李聲澥,字印霞,湖南湘鄉縣人,曾是陳獨秀的座上賓。1920年經蔡和森父親介紹進入江南造船,在上海共產主義的領導下聯絡工人,宣傳革命思想。1920年9月,李中在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創辦的工人刊物《勞動界》上以“海軍造船所工人李中” 發表了《一個工人的宣言》,深入淺出地宣傳馬克思主義,播下了紅色之火。
在李中的努力下,1920年11月21日,中國第一個工會組織——上海機器工會成立,由此揭開了中國工人運動的新篇章。由李中和陳獨秀共同起草的《機器工會章程》成為產業工會的“楷模”。1921年,李中正式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產業工人黨員。
第(di)一號(hao)軍管(guan)令
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軍管會主任陳毅、副主任粟裕簽發第一號令宣布接管國民黨海軍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回到人民懷抱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第二天,上海市軍管會接管國民黨海軍江南造船所。國民黨敗逃前的瘋狂破壞,使江南造船所損失慘重。黨組織積極組織職工修復船塢、廠房及設備,迅速恢復生產。
在修復廠房設備的同時,所內掀起了獻交器材的熱潮。一個月內,收到工具器材2000多件,圖紙3萬多張。其中,著名產業工人王榮瑸一人就獻出了26000余張圖紙,輪機廠技工沈信昌獻交了9000余把刀具。
廠房設備得以修復,工人陸續復工,江南在廢墟上得以新生。7月23日,江南造船所召開慶功大會,隆重表彰了在護廠、搶修和獻交器材中的有功人員。江南人看到了富國強兵的希望,都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恢復生產的建設中。直到今天,江南人依舊保持著主人翁意識,裝備報國的信念,從未忘卻。
毛主(zhu)席登上的“長江”艦
1953年(nian)毛(mao)澤東登(deng)上(shang)軍(jun)艦視察長江中下游四省(sheng)在“長江”艦上(shang)寫下“為了(le)反對帝國主義的(de)侵(qin)略,我們一(yi)定要(yao)建立強大的(de)海軍(jun)。”
“長江”艦原名“民權”艦,是一艘蒸汽動力炮艦,由江南造船所設計并建造,船體號為H572,1930年2月服役加入民國海軍,1938年4月11日,“民權”艦在防空作戰中擊落一架日本海軍轟炸機。1949年11月30日,“民權”艦和江防艦隊其他四艘軍艦在重慶宣布起義并加入人民海軍。后改名為“長江”艦。
1953年2月19日至22日,毛澤東主席登上“長江”艦視察人民海軍,并于21日在艦上為人民海軍揮毫寫下“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的著名題詞。此后數十年間,江南造船以強烈軍工報國的使命擔當,一步一個腳印,建造了中國第一艘潛艇、第一艘自主研制的護衛艦等艦船,為建設強大的海軍提供了裝備支撐。
2021年,在江(jiang)南復(fu)造的“長(chang)江(jiang)”艦竣工(gong),向歷史(shi)回饋江(jiang)南不忘軍(jun)工(gong)報(bao)國的初心(xin)和使命。
中國第一臺萬噸水壓機
▲萬噸水壓機總裝現場
1964年,中國發生了(le)兩件轟(hong)動(dong)全(quan)國的(de)大事(shi):一(yi)件是(shi)首枚原(yuan)子(zi)彈爆炸成(cheng)功,另一(yi)件是(shi)首臺萬(wan)噸水(shui)壓機(ji)(ji)順利投(tou)產。萬(wan)噸水(shui)壓機(ji)(ji)的(de)建(jian)成(cheng)使中國的(de)工業水(shui)平迅速(su)邁上了(le)一(yi)個新臺階。在建(jian)造萬(wan)噸水(shui)壓機(ji)(ji)的(de)時候“電焊(han)大王”唐(tang)應斌(bin)攻克(ke)了(le)“電渣焊(han)”還(huan)被(bei)周恩來(lai)接見。在制造過程中還(huan)出現了(le)“螞蟻啃骨(gu)頭(tou)”——以小機(ji)(ji)床加工大零(ling)件,“螞蟻頂泰山(shan)”和“銀絲(si)轉昆(kun)侖(lun)”——以小型起重(zhong)機(ji)(ji)吊裝橫梁等經典的(de)故事(shi)。
中國(guo)第一艘萬噸輪“東風”輪
1960年中國第一艘自主設計制造的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下水1965年12月竣工交船
建造自己的萬噸輪是幾代造船人的夢想。50年代初期,我國遠洋運輸主要依靠向國外租用的船舶,“一五”后期,交通部與一機部聯合作出了建造首批萬噸遠洋貨輪的決定。江南造船出色完成了首艘國內自行設計、自行建造,全部采用國產設備的萬噸遠洋貨輪——“東風”輪的建造任務。
當年建造“東風(feng)”輪(lun)時(shi),沒(mei)有萬噸水壓機(ji),沒(mei)有數控機(ji)床(chuang),甚(shen)至沒(mei)有精度準確(que)的(de)加工(gong)設備(bei),靠著(zhu)船舶工(gong)人(ren)攻(gong)堅克難的(de)“土(tu)設備(bei)”、“土(tu)辦法”,實現了“東風(feng)”輪(lun)的(de)早日下水。
南(nan)極石
中國首次南極科考隨著“向陽紅10”號一起回來的南極石
1984年11月20日,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準,由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和國家海洋局組織領導的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赴南極建站和科學考察。
我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是1984年10月8日在北京成立的。首次南極科學考察的船只有江南造船建造的“向陽紅10號”遠洋科學考察船(即后來的“遠望4”號),執行首次南極科考任務的還有海軍“J121”打撈救生船。
經過一個月的航行,“向陽紅10”號運載著150多名考察隊員抵達南極,曾進入南極圈內的南極半島附近海域考察。1985年2月20日,建立了中國南極長城站。隨船人員還從南極帶回來一塊南極石,隨著“向陽紅10”號一起回到了江南造船,現被保存于江南造船展示館。
“遠望”七(qi)子之歌
“遠望”系(xi)列船均由江南造船建造助力了航天(tian)、科考事業(ye)的發(fa)展被稱為“海上科學城”
1974年,國務院確定江南成為“七一八工程”的主力廠,承擔了3型5船的建造任務,工程包含航天測量船“遠望1”號、“遠望2”號、遠洋調查船“向陽紅10”號。
1979年12月,“遠望1”號和“遠望2”號建成,歷時13年。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遠洋航天測量船的國家。
1995年3月,“遠望3”號交付,集中體現了我國上世紀90年代造船工業和電子工業的先進水平。
1990年,“向陽紅10”號改裝成為“遠望4”號船。
2007年9月和2008年4月分別交付“遠望5”和“遠望6”號船,再次圓滿完成國際先進的第三代航天遠洋測量船建造任務。
2016年,江南造船交付了“遠望7”號,是目前最先進的航天遠洋測量船。
1980年5月18日,我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的第一枚運載火箭獲得圓滿成功。“遠望”號完成遠程火箭飛行末段的軌跡測量與彈頭打撈。
在(zai)一系列的(de)航天發射任務(wu)中,特(te)別(bie)是近年來成(cheng)功(gong)發射載(zai)人航天飛船“神州(zhou)五號”、“神州(zhou)六號”和(he)“嫦(chang)娥一號”探(tan)月(yue)衛星等(deng)重(zhong)大(da)任務(wu)中,整個“遠望(wang)”船隊起(qi)到了(le)極其重(zhong)要的(de)作用。
“雪龍2”號
“雪龍2”號融合了國際新一代考察船的技術功能需求和綠色環保理念是一艘滿足無線限航區要求具備全球航行能力能夠在極區大洋安全航行的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
“雪龍2”號為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船,2009年醞釀,2012年7月立項,2016年12月20日在江南造船正式開工建造,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十年磨一艦,“雪龍2”號的建成,標志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突破。“雪龍2”號交付以來,在多次執行任務時表現突出,彰顯了中國極地科考實力。
一座(zuo)匯聚(ju)著紅(hong)色船(chuan)史的展覽館(guan)
呈現了(le)國人(ren)向(xiang)海圖強的壯闊足跡(ji)
今天
深藍夢想更加堅(jian)定
逐夢腳步(bu)更加鏗鏘
中國船舶人
將(jiang)繼續劈波斬浪,砥礪前行
書寫海洋強國(guo)建設的光(guang)輝(hui)篇章
| 來 源:國資小新
| 責 編:王 琦
| 校 對:周 芒
| 審 核:甘豐錄/項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