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此橫空出世的海上“巨無霸”
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是無數中國船舶人
以勤勞為媒,鑄成鋼筋龍骨
以汗水為介,匯成遠航動力
舉全集團之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
2017年(nian)9月19日,經過激烈的(de)市場(chang)競爭,中國(guo)船舶集團與法(fa)國(guo)達飛海運集團簽訂了共9艘23000TEU雙(shuang)燃料動力集裝箱(xiang)船的(de)建造合同(tong),開啟(qi)了中國(guo)超(chao)大型(xing)、雙(shuang)燃料集裝箱(xiang)船從中國(guo)制造向中國(guo)創造歷(li)史性跨(kua)越(yue)的(de)偉大征程。
2019年9月25日,該船在上海長興島(dao)順利下水
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高質量完成建造任務,中國船舶集團特別成立了專項領導小組,統一領導、指揮、協調。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江南造船、七〇八所和中船動力集團等骨干企業分別負責設計、建造和動力配套,舉全集團之力,攻堅克難。
在該船(chuan)的(de)建造中(zhong)(zhong),滬(hu)東中(zhong)(zhong)華(hua)不斷增強研發儲(chu)備,提高核心技術能力(li),為實現薄(bo)膜型液貨艙建造能力(li)全(quan)覆蓋(gai),貢獻(xian)了滬(hu)東中(zhong)(zhong)華(hua)的(de)方案(an)和智慧,成為中(zhong)(zhong)國唯一具備LNG全(quan)產業鏈裝備拓展能力(li)的(de)造船(chuan)企(qi)業。
諸多首創彰顯實力,敢為人先精益求精
突破重大專項
實現薄膜艙建造能力全覆蓋
作為全球首艘超大型雙燃料集裝箱船,其最大特色是有一顆獨一無二的“綠色心臟”,即安裝了一個18600立方米的MARK Ⅲ薄膜式燃料艙,用以裝載液化天然氣(LNG)。
提前布局,突破核心技術——
將LNG保持在超低溫液態下進行儲存及運輸,需要一套非常先進、可靠的MARK Ⅲ液貨圍護系統。早在幾年前,滬東中華便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限硫新規,提前布局,全面開展前瞻性研究。經過艱苦努力,突破掌握了Mark III型液貨圍護系統的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為LNG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3個月,編制焊接工藝標準——
燃料艙的不銹鋼波紋板焊接長度達9公里,按照嚴苛的技術要求,絕不能有一個哪怕像針眼一樣的漏點。面對國外廠商對核心焊接參數的嚴格保密,滬東中華焊接團隊日夜求索,通過一輪輪摸索,一次次試驗,僅用3個月時間,就自主編制出了一套具有國際水準的焊接工藝,確保了薄膜艙的制造質量。
±5毫米,平整度精準控制——
Mark III型薄膜艙相對于傳統的NO.96型薄膜艙,對整體分段精度有更高的要求。整艙平整度要控制在10毫米以內,具體到每個分段則是5毫米以內,內殼平整度要控制在4毫米以內。滬東中華為此制定了專項控制方案,保證其建造精度。最終分段本體精度良好、燃料艙艙容艏艉方向平整度均控制在±5毫米以內,完全滿足技術規范要求。
零漏點,水平達到世界先列——
經過艱苦(ku)的(de)努(nu)力(li),滬(hu)東(dong)(dong)中華在該(gai)船MARK Ⅲ型薄膜艙建(jian)(jian)造(zao)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次(ci)層粘連聲音(yin)試驗(yan)實現“零(ling)漏(lou)點(dian)”、主層不銹鋼(gang)薄膜一次(ci)焊接少(shao)于3個漏(lou)點(dian)。法國GTT公司表示,首次(ci)建(jian)(jian)造(zao)該(gai)型艙,就取得如此優異成(cheng)績,標志著滬(hu)東(dong)(dong)中華已成(cheng)功掌握了核心技術(shu),成(cheng)為造(zao)船業能(neng)同時建(jian)(jian)造(zao)MARK Ⅲ型、NO.96型二型薄膜艙的(de)船企,建(jian)(jian)造(zao)能(neng)力(li)達到了世(shi)界先(xian)進水平。
同心聚力 攜手前行
燃氣供給系統——
首次采用iGPR設計,取代了傳統的GVU設計。由于其是集成到主機,因此對主機燃氣供給系統及吹掃程序提出新的嚴苛要求。中船動力集團不斷升級iGPR設計,滬東中華積極協調燃氣供給系統等有關廠家,確保主機燃氣供給系統的設計持續得到優化,最終全面符合船東要求。
機艙布置系統——
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雙燃料主機,其對機艙的布置及系統也有特別的要求。主機的排氣集管覆蓋三臺增壓器,必須與機艙行車的布置、主機的增壓器吊出檢修等做到互不干涉。通過多方溝通、CFD計算等,滬東中華優化設計出了異型排氣集管,滿足了主機運行及機艙布置的要求。
氣體探測系統——
氣體(ti)(ti)探測(ce)系統(tong)是該(gai)船燃(ran)(ran)氣系統(tong)的(de)(de)安全衛士,時刻監控著氣體(ti)(ti)的(de)(de)使用情(qing)(qing)況,一(yi)(yi)旦有絲毫泄漏(lou),立即(ji)報告“總部”,進(jin)行ESD操(cao)作,為(wei)該(gai)船的(de)(de)安全航(hang)行保駕(jia)護航(hang)。然而,該(gai)系統(tong)82個(ge)探頭的(de)(de)位置確定(ding)工(gong)作,著實給現(xian)場(chang)人(ren)員和(he)船東船檢提(ti)出了很大(da)的(de)(de)難題。由于(yu)機艙風(feng)機以及現(xian)場(chang)布置區域結構(gou)的(de)(de)影響,實際(ji)的(de)(de)風(feng)向(xiang)(xiang)和(he)風(feng)速(su)與理論大(da)相(xiang)徑(jing)庭(ting)。而且甲烷屬于(yu)無色無味氣體(ti)(ti),根本看不(bu)出實際(ji)走向(xiang)(xiang),加上(shang)船東提(ti)出的(de)(de)個(ge)性化要求(qiu),致(zhi)使位置確定(ding)工(gong)作一(yi)(yi)時間(jian)僵持不(bu)下。設計人(ren)員想(xiang)出了用煙(yan)餅(bing)進(jin)行模擬(ni)測(ce)試的(de)(de)方法,在風(feng)機正常開啟的(de)(de)情(qing)(qing)況下,利用煙(yan)餅(bing)燃(ran)(ran)燒產生的(de)(de)煙(yan)的(de)(de)顏色,觀察氣體(ti)(ti)的(de)(de)流向(xiang)(xiang)和(he)聚(ju)集點以及盲點。船東和(he)船檢對此方案(an)大(da)加贊賞(shang)。
系統貫通和調試——
該船燃氣系統的貫通和調試工作,對滬東中華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全球范圍都沒有先例可循。燃氣系統最大的問題不在于硬件,而在于軟件,所有的控制系統邏輯均由瓦錫蘭FGSS(fuel gas supply system)監測和控制。由于疫情的影響,國外軟件工程師無法到場,滬東中華頂著巨大壓力開展調試工作。技術人員詳細研讀設備資料和GTT、船級社規范,燃氣調試項目組摸排現場實際情況,制訂先解決靜態報警調試和校驗的工作方案。在各方密切配合下,項目組完成了近800個報警點的調試交驗工作,為整個燃氣系統的調試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大氣冷凝器選型——
全球首臺集成燃氣鍋爐及GCU功能的雙燃料多功能鍋爐,對船舶的大氣冷凝器提出了額外的要求。由于輔鍋爐具有GCU工況,因此大氣冷凝器則需要根據GCU的最大負荷進行設計,對應的大氣冷凝器的選型、低溫水的熱平衡、低溫水系統等設計,都需要同步改進。通過各方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終試航驗證了系統設計的安全可靠。
發電機并聯運行——
六(liu)臺雙(shuang)燃料發(fa)(fa)電(dian)(dian)(dian)(dian)機(ji)設(she)計同(tong)樣是全(quan)球首創。由于有多(duo)臺發(fa)(fa)電(dian)(dian)(dian)(dian)機(ji)并聯運行,對船舶系(xi)統(tong)提出了(le)(le)(le)更嚴苛(ke)的要求(qiu)。比(bi)如低溫(wen)冷卻水(shui)系(xi)統(tong),為了(le)(le)(le)滿足多(duo)臺并車運行,必須防(fang)止(zhi)相互(hu)干擾,避免水(shui)溫(wen)度波動等問(wen)題(ti)。滬(hu)(hu)東(dong)中華(hua)結合現(xian)場試驗數據,推翻(fan)了(le)(le)(le)發(fa)(fa)電(dian)(dian)(dian)(dian)機(ji)廠家的推薦設(she)計,采用(yong)溫(wen)控閥對高溫(wen)水(shui)進口(kou)進行控制,成功(gong)解決了(le)(le)(le)問(wen)題(ti)。發(fa)(fa)電(dian)(dian)(dian)(dian)機(ji)的燃氣供給、吹(chui)掃及(ji)控制,協同(tong)起來極(ji)為復雜。設(she)計人員和現(xian)場施工人員勠力(li)同(tong)心(xin),不斷完善(shan)操作程序,確保(bao)六(liu)臺發(fa)(fa)電(dian)(dian)(dian)(dian)機(ji)既能同(tong)時使(shi)用(yong)燃氣,也能使(shi)部分發(fa)(fa)電(dian)(dian)(dian)(dian)機(ji)使(shi)用(yong)燃氣、部分發(fa)(fa)電(dian)(dian)(dian)(dian)機(ji)使(shi)用(yong)燃油等多(duo)種工況,船東(dong)稱贊滬(hu)(hu)東(dong)中華(hua)的設(she)計與施工堪稱完美。
全系列集裝箱船設計建造領跑者
經過數年的不懈努力,滬東中華已成為我國全系列集裝箱船設計建造的領跑者,擁有自主研發建造大型集裝箱船的強大能力。截至目前,滬東中華交付8000TEU以上的大型集裝箱船50多艘,成功研發了從4250~25000TEU系列集裝箱船型,優異的設計、建造業績獲得了市場高度認可。
23000TEU雙燃(ran)料集(ji)裝(zhuang)箱船成(cheng)功(gong)建成(cheng),填補了國內在(zai)超大型集(ji)裝(zhuang)箱船領(ling)域的(de)多(duo)項空白,為推動我國船舶(bo)行業(ye)發展作出(chu)了卓越的(de)貢獻(xian)。
滄海桑田
中國船舶人砥礪奮進
星轉斗移
中國船舶屢創第一
一系列全球首制高端船舶的問世
彰顯了中國從造船大國
向造船強國挺進的壯志和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