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起舞,“魔都”出塢。
今天,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在中國船舶集團外高橋造船順利出塢。
全面開啟最后交付前的碼頭系泊試驗、出海試航等各項工作。
距摘(zhai)取造船業(ye)“皇冠上最后(hou)一(yi)顆明珠(zhu)”,填(tian)補國產大型郵輪空(kong)白,實現(xian)在(zai)大型郵輪建(jian)造領域(yu)零的突破這一(yi)歷史性時刻,僅剩一(yi)步之遙。
中國船(chuan)舶(bo)集團黨組副(fu)書記、總經理(li)楊金成宣布(bu)大型郵輪出塢正(zheng)式啟動,并與上海市委(wei)(wei)常(chang)委(wei)(wei)、浦(pu)東新區區委(wei)(wei)書記朱芝松共同推動啟動裝置(zhi)。中國船(chuan)舶(bo)集團黨組成員、副(fu)總經理(li)孫偉致辭。
發展郵輪產業、建造大型郵輪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也是中國船舶集團落實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體現。作為世界最大的造船集團,中國船舶集團依托行業領先的科技實力和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匯聚全球資源推進大型郵輪項目落地實施,著力構建高質量、高水平的本土郵輪產業生態,在郵輪設計、建造、配套等關鍵領域不斷實現新突破。特別是去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沖突等各種“黑天鵝”事件的不利影響,外高橋造船、中船郵輪與國內外合作伙伴始終保持著高度互信和精誠合作,千方百計抓進度,全力以赴保節點,按計劃、高標準實現了首制船出塢的里程碑節點,再次證明了中國造船人挑戰復雜巨系統工程的能力與決心。
驗證關鍵項目
推進大型郵輪設計建造是中國船舶集團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國家戰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舉措,是中國船舶集團強化科技創新、促進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
大型郵輪是一項巨系統工程,其技術更復雜、設計建造要求更高,風險和挑戰也更多。因此,在郵輪起浮狀態下,對一些關鍵項目再次進行一系列技術驗證,是確保其整體安全性必不可少的操作流程。
自6月1日凌晨起,“愛達·魔都”號開啟了為期6天的注水起浮、位移和出塢作業。期間,通過船體傾斜試驗對整船的重量/重心和穩性進行測定。重量/重心控制是貫穿郵輪全生命周期的三大核心技術之一。對于大型郵輪來說,空船重量的微小偏差可能導致載重噸的較大損失,而重心位置的偏差則會對穩性安全或游客舒適度帶來較大影響。外高橋造船通過引進消化和自主創新,攻克了郵輪重量/重心控制這項關鍵技術。通過此次傾斜試驗,對設計開發成果再次進行驗證,試驗結果完美,重量重心數據可控。
通過脫鉤和巡游試驗,對全船救生艇進行功能驗證。“愛達·魔都”號共配置了20艘超大救生艇,單艇額定乘員314人,共可容納超過90%全船最大救生定員人數。在已完成艇架負載和升降試驗的前提下,對每一艘救生艇再逐一進行脫鉤、巡游以及回收試驗,驗證正常工況和應急狀態下的性能。
使用高壓水槍對舷門沖水檢驗其密封性。大型郵輪在塢內起浮以后,船體結構內部應力釋放,結構可能產生細微的變化,對于舷側門的密性狀態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愛達·魔都”號左右舷共有42扇舷門,根據設計規范要求,對40扇舷門進行沖水試驗。為了保障舷側門功能完善,通過模擬海上航行狀態,在距離舷門1.5米處,以高壓水槍沖水的方式,檢驗每一扇門的密封性能。
經過科學、嚴格的試驗,進一步驗證了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在設計、工藝、生產準備、總裝建造、內裝工程和系統集成等階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充分表明“愛達·魔都”號完全符合出塢各項技術要求,可以轉入碼頭系泊試驗、出海試航和命名交付新階段。
目前,“愛達·魔都”號總體進度為94.62%,建造進度為92.159%。根據計劃,將于7月份和8月份進行二次試航,全面驗證動力和推進系統、消防、火警、救生、通信導航、振動噪音、安全返港等涉及到郵輪安全的各項功能,完成房艙和公共區域內裝工程驗收提交,并于年底命名交付。
代表最高水平
眾所周知,航空母艦、大型郵輪、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被譽為世界造船業皇冠上的“三顆明珠”,代表著當今全球船舶工業的“至尊水平”,也象征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愛達· 魔都”號總噸位為13.55萬噸,入級英國勞氏船級社(LR)和中國船級社(CCS)。其總長323.6米,型寬37.2米,最大吃水8.55米,最大航速22.6節,最多可容納乘客5246人,擁有客房2125間;采用吊艙式電力推進系統,配備2臺16.8兆瓦、3臺9.6兆瓦、總功率62.4兆瓦的主柴油發電機以及2臺16.8兆瓦吊艙推進器;在超過4萬平方米(將近6個標準足球場)高達16層的龐大上層建筑生活娛樂公共區域,設有大型演藝中心、大型餐廳、特色餐館、各色酒吧、咖啡館、藝術走廊、SPA、水上樂園等豐富多彩的休閑娛樂設施,還有海上最大的免稅店、開心麻花話劇、融合人工智能和STEAM課程的海上探索營,以及5G信號覆蓋……其豪華程度超過五星級酒店,被譽為移動的“海上現代化城市”。
作為設計建造難度最高的船型之一,大型郵輪是我國目前唯一沒有攻克的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產品。其整船零部件數量達到2500萬個,相當于C919大飛機的5倍、“復興號”高鐵的13倍;全船總電纜布置長度達到4200公里,相當于上海至拉薩的距離。
特別(bie)值得一提的(de)是,“愛達·魔都”號空調(diao)(diao)系(xi)統(tong)(tong)的(de)分(fen)區(qu)和系(xi)統(tong)(tong)型式復(fu)雜(za)多(duo)(duo)樣,其主要(yao)配(pei)置了5套(tao)主冷媒水(shui)系(xi)統(tong)(tong)和7套(tao)應(ying)急(ji)制冷系(xi)統(tong)(tong),系(xi)統(tong)(tong)還包(bao)含約100臺(tai)中央空調(diao)(diao)器,近2500套(tao)風機盤管以及14000多(duo)(duo)個用戶(hu)末(mo)端(duan)等。還有總長(chang)度超過40公里的(de)高(gao)壓水(shui)霧(wu)(wu)消(xiao)(xiao)防(fang)系(xi)統(tong)(tong),其霧(wu)(wu)化(hua)噴(pen)頭數量超過1.1萬(wan)個。通過區(qu)塊(kuai)化(hua)的(de)分(fen)割設計,紀要(yao)滿足全船2800多(duo)(duo)個艙(cang)室、公共區(qu)域(yu)和機械處(chu)所的(de)消(xiao)(xiao)防(fang)需求(qiu),也要(yao)符合船東和船檢規范要(yao)求(qiu)。
2019年10月18日(ri),“愛達·魔都”號(hao)在外高(gao)橋造船(chuan)(chuan)(chuan)(chuan)正式開工點火(huo)進(jin)行鋼板切割,全面進(jin)入實(shi)質性建(jian)造階段。2020年11月10日(ri),全面轉入塢內(nei)連(lian)續搭(da)載總(zong)裝階段,實(shi)現(xian)(xian)了從詳(xiang)細設(she)計、生產設(she)計到(dao)實(shi)船(chuan)(chuan)(chuan)(chuan)總(zong)裝搭(da)載的重大(da)跨越(yue)。2021年10月18日(ri)實(shi)現(xian)(xian)全船(chuan)(chuan)(chuan)(chuan)貫通,2021年12月17日(ri)實(shi)現(xian)(xian)塢內(nei)首次起浮,2023年6月6日(ri)實(shi)現(xian)(xian)順利出塢,我(wo)國(guo)首艘國(guo)產大(da)型郵輪建(jian)造一(yi)步(bu)一(yi)個腳印,砥礪前行,展現(xian)(xian)了中國(guo)船(chuan)(chuan)(chuan)(chuan)舶(bo)集團(tuan)攻堅克難(nan),全力以赴完成這一(yi)巨系統工程的力量、意志和(he)實(shi)力。
在國家有關部委和上海市政府的關心、支持和指導下,在中國船舶集團的堅強領導下,參建各方眾志成城、風雨同舟,通過引進消化和自主創新,應用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手段,相繼開展了郵輪設計、建造、項目管理等專項攻關,先后攻克了重量控制、減振降噪和安全返港等巨系統工程的完工和調試管理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并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同時,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外高橋造船、中船郵輪等企業,與上海市、浦東新區、寶山區等通力合作,助力上海加快郵輪旅游發展示范區、國際郵輪產業園、國際郵輪旅游度假區等建設,為上海未來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郵輪產業集聚區貢獻力量。
中國船舶集團總部有關部門和所屬相關企業,以及上海自貿區管委會、英國勞氏船級社、中國船級社、上海建工集團等負責人出席出浮儀式。
| 記 者:何寶新
| 攝 影:殷立勤/李茂君
| 責 編:寧湘舒
| 校 對:王 琦
| 審 核:項 麗/甘(gan)豐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