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
11月24日上午,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致以誠摯的問候。
光榮屬于勞動者,幸福屬于勞動者。于千千萬萬人之中,中國船舶集團8位勞動者,獲評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陳景毅
江南造船船舶電(dian)焊工特級技(ji)師(shi)、上海(hai)市(shi)焊接首(shou)席技(ji)師(shi)、全國(guo)技(ji)術能(neng)手(shou),享受國(guo)務院政府(fu)特殊津貼專(zhuan)家,曾榮(rong)(rong)獲全國(guo)五一勞動獎章等榮(rong)(rong)譽。
從業30年,從試驗到投產,陳景毅參建產品之多、掌握焊接方法之全當屬江南造船第一人,他親身參與了大型水面、水下及科考系列等多型船舶的建造,攻克了多項重大工程關鍵技術難題,是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的“焊”衛者。
他潛心鉆研焊(han)接(jie)(jie)技藝,勇于改革創(chuang)新。他在國內(nei)首次(ci)采用(yong)(yong)同步焊(han)、退火焊(han)等(deng)特殊(shu)焊(han)接(jie)(jie)方法成功解決(jue)焊(han)接(jie)(jie)難題;首次(ci)應用(yong)(yong)MIG焊(han)接(jie)(jie)方式,采用(yong)(yong)無間隙一(yi)次(ci)單面焊(han)雙面成型焊(han)接(jie)(jie)技術,成功焊(han)接(jie)(jie)5毫米厚度不銹鋼管;成功研制(zhi)無余量建(jian)造了(le)(le)國內(nei)最大的TAI合金(jin)船體分段并突破(po)性解決(jue)了(le)(le)焊(han)接(jie)(jie)保(bao)護難題;參與管控焊(han)機的研發,運用(yong)(yong)數字化技術,把焊(han)接(jie)(jie)工作要(yao)素有(you)機地融為一(yi)個(ge)系統進行有(you)效管理(li)。
馬瑞云
大船集團研(yan)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船(chuan)塢(wu)總裝三部/軍品總裝二部部長、黨委書記,主持(chi)(chi)完成首(shou)艘國產(chan)航(hang)母山(shan)東艦總裝建造(zao)任(ren)務(wu),遼寧艦4次(ci)航(hang)海試驗(yan)保障(zhang)及港內停泊保修任(ren)務(wu),主持(chi)(chi)建造(zao)30萬噸超大型油船(chuan)(VLCC)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jiang)”二等(deng)獎(jiang),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jiang)章等(deng)榮譽。
馬瑞云率領團隊順利完成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總裝建造任務,按照“總裝建造,區域安裝,系統調試”的建造策略,采用“殼舾涂一體化”造船方式,制定了分段預舾裝、總段舾裝、盆舾裝的制造流程,形成了完整的航母建造、試驗和工藝體系,積極探索并建立了航母現代化造船模式。
在總結遼寧艦續建(jian)經驗基礎上(shang),進一步(bu)形成(cheng)航(hang)母巨系統(tong)工(gong)程組織(zhi)管理體(ti)系,完善涵(han)蓋建(jian)造、質(zhi)量、安全(quan)、保密(mi)等方(fang)面的管理制度,培養了一大批航(hang)母研制、建(jian)造、試驗及管理的專業人才隊伍。
何江華
滬東中華LNG總建造師(shi),曾獲“上海市(shi)勞動模(mo)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rong)譽。
讓中國液化天然氣(LNG)船建造技術、質量、周期,在最短時間里名列前茅,讓中國建造的LNG船成為大洋上的“中國榮耀”,是他最大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何江華帶領團隊不斷探索創新,從第一代蒸汽透平LNG船,到如今第四代雙燃料低速機XDF/ME-GI型LNG船,創造了世界LNG船建造史上多個中國第一,成功交付25艘LNG船,為保障我國能源戰略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他帶領團隊在(zai)國(guo)內首創了LNG船雙(shuang)艉鰭線型(xing)、全排量(liang)再液(ye)化裝置組合(he)天(tian)然(ran)氣焚燒塔(ta)的(de)(de)蒸發氣處理系統、圓錐形雙(shuang)斜坡(po)設計軸承的(de)(de)雙(shuang)軸系設計、基于(yu)貨艙(cang)蒸發率(lv)的(de)(de)多臺發動(dong)機(ji)(ji)自(zi)適應油氣供給配比技術、LNG船基于(yu)艙(cang)壓穩定的(de)(de)發電機(ji)(ji)組功(gong)率(lv)和推(tui)進功(gong)率(lv)雙(shuang)向自(zi)動(dong)調節技術,搶占了LNG船建造(zao)的(de)(de)一系列技術制高(gao)點。
董鵬
平陽重工車(che)工高級(ji)技(ji)師(shi)、享受國務(wu)院政府(fu)特(te)殊津貼專家、山西省委聯系的高級(ji)專家,曾獲全(quan)國五一勞(lao)動獎(jiang)章、全(quan)國技(ji)術能手、山西省特(te)級(ji)勞(lao)動模(mo)范、國防(fang)科(ke)技(ji)工業(ye)技(ji)術能手等榮(rong)譽稱號。
董鵬精通各種特殊材料、異形材料特別是薄壁件的車削加工,其操作方法被譽為“董氏加工法”。
近年來,他在多(duo)種(zhong)型號產品科研生產中攻(gong)克數十項(xiang)關鍵零部件(jian)的加工(gong)(gong)難題(ti),為我國國防建設作(zuo)出(chu)了突出(chu)貢獻。他曾奪得第二屆全國職工(gong)(gong)職業技(ji)能大賽車工(gong)(gong)第六名。他領銜的“國家級(ji)(ji)技(ji)能大師創(chuang)新工(gong)(gong)作(zuo)室”和(he)全國工(gong)(gong)人先鋒號班組(zu),挖掘推廣先進操(cao)作(zuo)法,承擔加工(gong)(gong)攻(gong)關課題(ti),取得60余項(xiang)技(ji)術創(chuang)新成(cheng)果(guo),創(chuang)造經濟效益多(duo)達(da)1000余萬元(yuan)。先后培(pei)養出(chu)三晉技(ji)術能手3人,高級(ji)(ji)技(ji)師9人。
王平
七〇八所副總工(gong)程師(shi)、研究員、博士(shi)生導(dao)師(shi),享(xiang)受國務院(yuan)政(zheng)府特殊津貼專家,2016年入選上海領軍(jun)人才,曾獲“國防科技進(jin)步(bu)獎(jiang)”一等獎(jiang)1項(xiang)、二等獎(jiang)2項(xiang),軍(jun)隊科技進(jin)步(bu)獎(jiang)二等獎(jiang)2項(xiang)。
王平長期奮斗在艦船總體研發設計工作第一線,在艦船總體設計和科研、艦船裝備及技術體系論證規劃等方面具有豐富的工程經驗并取得了顯著的科研成果。在擔任某型登陸艦、某型救生船副總設計師,某型搜救艇和某型保障船總設計師期間,王平攻克了許多重大技術難關,為我國海軍艦船裝備的跨越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王平(ping)在科研任(ren)務繁重的情況(kuang)下(xia),任(ren)勞(lao)(lao)任(ren)怨,充(chong)分弘揚“愛崗(gang)敬業、爭(zheng)創一流(liu)、艱苦奮(fen)斗、勇于創新(xin)、淡泊(bo)名利、甘于奉獻”的勞(lao)(lao)模精神,在科研生產工作中(zhong)樹(shu)立了(le)良(liang)好的榜樣(yang)。參加工作以來(lai),王平(ping)筆耕不輟,近年來(lai)在《中(zhong)國造船》《系(xi)統仿(fang)真學報(bao)》等學術刊物發表高(gao)等級論文多篇,同時也(ye)為我國艦船事業培養了(le)一批(pi)優秀的后備人才。
王海川
七一六所高(gao)級技術專(zhuan)家、研究員,我(wo)國艦載武器(qi)系(xi)統專(zhuan)業帶頭(tou)人(ren)及(ji)行業知名專(zhuan)家。
自參加工作以來,王海川一直從事軍工科研開發工作,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為海軍裝備建設及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先后(hou)獲(huo)(huo)得(de)“國防(fang)科(ke)技進步(bu)獎(jiang)(jiang)”一(yi)等(deng)獎(jiang)(jiang)2項(xiang),省部級一(yi)等(deng)獎(jiang)(jiang)1項(xiang)、二(er)等(deng)獎(jiang)(jiang)4項(xiang)、三等(deng)獎(jiang)(jiang)5項(xiang)。2006年(nian)榮獲(huo)(huo)“連(lian)云港市勞(lao)動模范”稱號(hao),2007年(nian)榮獲(huo)(huo)江蘇省五一(yi)勞(lao)動獎(jiang)(jiang)章(zhang),2008年(nian)入選(xuan)“新世(shi)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jia)級人選(xuan),2012年(nian)榮獲(huo)(huo)“國務院(yuan)政(zheng)府(fu)特殊津貼專家(jia)”稱號(hao),2016年(nian)榮獲(huo)(huo)江蘇省勞(lao)動模范稱號(hao)。
黃漢龍
中船動力有限公司副(fu)總工程(cheng)師(shi),研究員(yuan)級高(gao)級工程(cheng)師(shi),柴油機(ji)專(zhuan)業專(zhuan)家級人才(cai),曾榮(rong)獲全國五一勞動(dong)獎章榮(rong)譽。
黃漢龍曾組織完成多種新型船用柴油機及機組的開發研究、產品技術消化吸收和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研制;完成國內首套L23DF微引燃雙燃料樣機生產并成功實現產業化;組織承擔國家工信部低速機重大專項6CX40DF新機型研發,以及國家工信部大型郵輪創新專項“郵輪動力及輔助系統集成”技術攻關,為公司的創新發展及國家重大裝備的技術攻關作出杰出貢獻。
“十(shi)三五”期間為有效推進(jin)公司高質量(liang)發展,他(ta)帶(dai)領團隊(dui)在(zai)船(chuan)舶動力(li)主推進(jin)系統集成(cheng)、海(hai)工大功(gong)率(lv)電站系統開(kai)發等多個方面,成(cheng)功(gong)開(kai)發出雙燃料發動機、大功(gong)率(lv)移(yi)動電站、SCR尾氣后(hou)處理裝(zhuang)置等多項(xiang)技(ji)術(shu)創新成(cheng)果;先后(hou)獲得國家高新技(ji)術(shu)產品、省、市科技(ji)進(jin)步(bu)獎、以及機械工業(ye)科技(ji)進(jin)步(bu)獎等多個獎項(xiang),國產化項(xiang)目為公司降本數千(qian)萬元。
張增成
安柴公司設(she)備及(ji)資產部維修(xiu)電工高級技師,曾榮獲全國(guo)(guo)技術能手、安(an)徽省(sheng)勞(lao)動模(mo)范、安(an)徽省(sheng)十大能工巧匠、安(an)徽省(sheng)技術領軍人(ren)才、安(an)徽省(sheng)國(guo)(guo)防(fang)科(ke)技工業勞(lao)動模(mo)范等榮譽稱號(hao)。
1991年,張增成進入安柴公司機械加工車間,成為了一名車工。工作時間,他虛心的向師傅討教;業余休息時間,他就一頭扎進書本,學習機械制造方面的知識。1995年,設備部招聘一名設備維修電工,張增成果斷報名,并如愿由一名車工成為了一名數控設備維修電工。
如今,面(mian)對“精、大、特”設(she)備,無論哪臺數控(kong)設(she)備出(chu)現(xian)問題,張(zhang)增(zeng)成都能靠過硬的本領快速地把問題解決。“我年(nian)輕時,覺得實踐多了,就熟能生巧,但現(xian)在是數字(zi)化電子信息時代,只有(you)學好理論知識(shi),研究好設(she)備運作的基本原理,才(cai)能面(mian)對更多高(gao)水平高(gao)要(yao)求的工作。”從事電氣設(she)備維修(xiu)多年(nian)后,張(zhang)增(zeng)成對此深(shen)有(you)感觸(chu)。
鮮花因汗水而綻放!
事業因奮斗而勃興!
船舶因你們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