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ri),《人民(min)日(ri)報》刊發(fa)新(xin)華(hua)社(she)《“疫情要防住(zhu)、經(jing)濟要穩(wen)住(zhu)、發(fa)展要安全(quan)”——習近平總(zong)書記引領(ling)高效統(tong)籌疫情防控和(he)經(jing)濟社(she)會發(fa)展述評》,回顧(gu)上半年(nian)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dang)中(zhong)央引領(ling)億萬人民(min)勠力同心,堅持穩(wen)字當頭、穩(wen)中(zhong)求進,高效統(tong)籌疫情防控和(he)經(jing)濟社(she)會發(fa)展工作所取得積極(ji)成效。為您(nin)分(fen)享全(quan)文——
▲《人民日報》2022年08月09日第01版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引領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述評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 今年以來,疫情形勢延宕反復,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更趨艱巨繁重。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
以(yi)習近平同(tong)志為核心(xin)的黨中央引(yin)領(ling)億萬人民勠力同(tong)心(xin),堅持穩(wen)字當頭、穩(wen)中求進,高效統籌疫情(qing)(qing)防控(kong)和經(jing)(jing)濟社會發展(zhan)工作(zuo),統籌發展(zhan)和安全,疫情(qing)(qing)防控(kong)取得積極成(cheng)效,經(jing)(jing)濟社會發展(zhan)取得新成(cheng)績,在高質量(liang)發展(zhan)中贏得歷史主動。
“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健康,也最大程度穩住了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
7月中旬,2022年中國經濟半年成績單公布,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5%,二季度經濟頂住下行壓力實現正增長。與此同時,中國是世界主要大國中,新冠肺炎發病率最低、死亡人數最少的國家。
承壓前行,成績來之不易。
面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疊加,今年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國上下眾志成城,走過一段極不平凡的歷程——
年初,奧密克戎變異株席卷全球;3月份以來,迅速蔓延至我國大多數省份……我們經受了一場武漢保衛戰以來最嚴峻的疫情防控考驗。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團結帶領億萬人民打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戰。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明確要求:“突出口岸地區疫情防控這個重點,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
4天后,針對在多地擴散的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又作出重要批示:當前疫情發展很快,散發面廣,染疫人數大增,務必責成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從嚴從緊開展防控工作。
3月1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要深刻認識當前國內外疫情防控的復雜性、艱巨性、反復性,進一步動員起來,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堅持不懈,抓細抓實各項防疫工作。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全力以赴,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從嚴從細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深圳、吉林等地沉著有力迎戰疫情;抽調22個省份3萬余名醫務人員和重癥專家,軍隊派出5000多人醫療隊,全面支持上海疫情防控工作,上海全市上下不斷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持續優化防控舉措;北京堅持以快制快,采取果斷措施抓好疫情防控……
4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強調“堅持就是勝利”,并要求“要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
今年以來,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持續顯現,國內疫情反彈、烏克蘭危機等超預期因素沖擊陡然增加,中國經濟穩定恢復受到沖擊。
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提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扎實穩住經濟”,并就全力擴大國內需求、穩住市場主體、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各方面作出重要部署。
這次會議強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在以習近(jin)平同志為核(he)心的黨中央堅強領(ling)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扎(zha)實落實、主(zhu)動作(zuo)為,宏觀(guan)、微觀(guan)、結構、科技、改革(ge)開放、區域、社會等七大政(zheng)策加快落地,增量(liang)政(zheng)策工具謀劃(hua)推出,六方(fang)面33項政(zheng)策聚焦扎(zha)實穩住經濟持續加力。
▲福清核電機組外景(2021年12月1日攝,無人機照(zhao)片)。新華社發
穩住市場主體,就能為穩住基本盤提供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市場主體發展,指出“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4月29日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要穩住市場主體,對受疫情嚴重沖擊的行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施一攬子紓困幫扶政策。
6月8日下午,四川宜賓。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極米光電有限公司展廳和生產車間,了解企業加強自主創新、產品研發銷售、帶動就業和當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出臺紓困幫扶政策等情況。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各地區各部門精準錨定保市場主體持續加力。
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截至7月20日,全國合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3萬億元;金融系統加大支持力度,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3.68萬億元,同比多增9192億元;在全國集中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深圳、上海、北京等多地推出助企紓困政策,為市場主體送來“及時雨”……我國市場主體在較大基數基礎上實現正增長,截至目前,已超1.6億戶。
保產業鏈供應鏈,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4月29日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確保交通物流暢通,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抗疫保供企業、關鍵基礎設施正常運轉。”
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部署,一系列硬舉措接連出手:
足(zu)量發放使(shi)用(yong)全國統一通行證、建(jian)立重(zhong)(zhong)點產(chan)業(ye)和外貿企業(ye)白名單……4月(yue)18日(ri)全國保障物流(liu)暢通促進產(chan)業(ye)鏈供(gong)應(ying)鏈穩定(ding)電視電話會議部署的10項重(zhong)(zhong)要舉(ju)措落(luo)地(di)落(luo)實,著(zhu)力解決層層加碼、一刀切等問題(ti),加大對物流(liu)樞(shu)(shu)紐(niu)和物流(liu)企業(ye)支持力度,推動重(zhong)(zhong)點區域重(zhong)(zhong)點樞(shu)(shu)紐(niu)逐步復工達產(chan)。
▲在山(shan)東港(gang)口(kou)青島(dao)港(gang)前(qian)灣碼頭,歐洲貿易航線的(de)“美途(tu)馬士基”集(ji)裝箱貨輪解纜起航(2022年7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xin)華(hua)社記者 李紫恒 攝
與4月18日相比,7月26日全國高速公路貨車流量增長10.3%。7月1日至28日,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公路貨運量、監測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主要國際航空口岸貨郵運輸量、郵政快遞業務量分別達到2019年同期的111.1%、95.6%、116.4%、103.7%、185.2%。
面對復(fu)雜局面,中國經濟(ji)頂住(zhu)壓力(li),走出(chu)一條修復(fu)曲線:4月(yue)份主(zhu)(zhu)要(yao)經濟(ji)指標(biao)深(shen)度(du)下跌,5月(yue)份主(zhu)(zhu)要(yao)經濟(ji)指標(biao)降幅收窄,6月(yue)份經濟(ji)企(qi)穩(wen)回(hui)升……
▲重載列車行駛在大秦鐵路上(2022年7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更多數據展現中國經濟“韌實力”:
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1%;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降轉升,同比增長3.1%;7月份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6.6%,延續了5月份以來外貿增速持續回升態勢。
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武漢市考察時強調:“如果算總賬,我們的防疫措施是最經濟的、效果最好的。”
回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兩年多來的歷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
“我(wo)們堅持人(ren)民(min)(min)至上、生命至上,開展抗擊(ji)疫(yi)情(qing)人(ren)民(min)(min)戰爭、總體(ti)戰、阻(zu)擊(ji)戰,最(zui)大(da)限度(du)保護了人(ren)民(min)(min)生命安全(quan)和身體(ti)健康(kang),統籌經濟發展和疫(yi)情(qing)防控(kong)取得世界(jie)上最(zui)好的成果。”
“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在高效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習近平總書記把握大勢、著眼長遠,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在更高水平上統籌發展和安全,高質量發展持續邁出堅定步伐——
為高質量發展筑造戰略支撐,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zai)四川(chuan)考察時,強(qiang)調“要在(zai)各領域積(ji)極(ji)培育高精(jing)尖特企業(ye),打造(zao)更多‘隱形冠軍(jun)’”;
▲2022年7月24日,搭載問天實(shi)驗艙(cang)的長(chang)征(zheng)五號B遙三運載火(huo)箭(jian),在我國文昌航天發(fa)射(she)場(chang)點火(huo)發(fa)射(she)。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時,仔細察看芯片產業創新成果展示,指出“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刻不容緩”,強調“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實(shi)施科技(ji)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制定實(shi)施基礎(chu)研究(jiu)十年規劃(hua);強化企業創新(xin)主體地位;完善優化科技(ji)創新(xin)生態;將科技(ji)型中小企業研發(fa)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按照習近平(ping)總書記(ji)重要指示和黨中央(yang)部署,夯(hang)實(shi)科技(ji)自(zi)立自(zi)強基礎(chu)的政(zheng)策(ce)“組(zu)合拳”扎實(shi)落地。
▲2022年5月14日6時52分,編號為B-001J的C919大飛機從上海浦東機場第4跑道起飛,于9時54分安全降落,標志著中國商飛公司即將交付首家用戶的首架C919大飛機首次飛行試驗圓滿完成。新華社發
國產大飛機C919完成取證試飛、神舟十四號再探天河、中國空間站首個科學實驗艙問天實驗艙順利升空、“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入運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保持較快增長,創新鏈與產業鏈加快融合……今年以來,我國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
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高質量發展積勢蓄能。
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強調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這一既利當前、又謀長遠的戰略部署,對保障國家安全,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7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作出部署:要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國際競爭力,暢通交通物流,優化國內產業鏈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區改善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
“西電東送”工程戰略大動脈,白鶴灘至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竣工投產;引江補漢工程正式開工,南水北調后續工程建設拉開帷幕;成蘭鐵路鋪軌進入川西高原……重大工程建設扎實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四梁八柱”持續完善。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高質量發展開辟新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4月29日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強大而有韌性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
今年以來,一系列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策措施接連出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釋放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的鮮明改革信號;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注入新動力;《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著力破除消費領域體制機制障礙……建設強大而有韌性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加快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形勢越是嚴峻復雜,越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強調,要著力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7月28日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強調,要以改革開放為經濟發展增動力。
充分發揮改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關鍵作用,瞄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持續攻堅:
扎實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持續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體系基礎性制度,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進一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形成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新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施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跨境電商綜試區再擴圍至全國132個城市和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扎實推進……
著眼高水平安全,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守住底線——
新冠肺炎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影響交織疊加,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紊亂、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更加脆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來說,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性問題。必須加強戰略謀劃,及早作出調整,確保供給安全。
糧穩天下安。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說:“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
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的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時,指出“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省眉山市考察時走進稻田,俯身察看秧苗長勢,指出“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央財政下達300億元為實際種糧農民發放補貼,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大力實施大豆油料擴種行動……面對國際糧食價格高位波動和國內疫情擾動,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下大力氣保春耕抓夏收,全力抓好糧食穩產增產。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夏糧產量達到2948億斤,比上年增加28.7億斤。
正值立秋節氣,放眼廣袤田疇,南方稻區早稻收獲已經結束,晚稻栽插過九成,進入掃尾階段,東北、華北等地農民辛勤勞作,做好玉米、水稻、大豆等田間管理,全力實現全年糧食穩產增產目標任務。
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要夯實國內能源生產基礎,保障煤炭供應安全”。
面對國際能源市場波動加劇,我國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有序釋放煤炭優質產能,確保電煤運輸平穩有序,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扭住“保量”和“穩價”兩個關鍵,加快形成有效抵御國際能源價格大幅波動的“防火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看到困難的同時,也要看到危中有機,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做好自己的事,是完全能夠化險為夷、化危為機的。”
面對風雨(yu)挑(tiao)戰,中(zhong)國在高質量(liang)發展和(he)高水平(ping)安(an)全的良性互動中(zhong)穩步前行。
“不論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
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壓力下,把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切實兜住兜牢民生底線,至關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1月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演講中指出,“不論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生改善念茲在茲——
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促進發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實施政策、采取措施、開展行動都要把是否有利于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
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穩定和擴大就業,組織好重要民生商品供應,保障城市核心功能運轉”。
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四川考察期間,殷殷叮囑:“要高效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決克服目前經濟發展面臨的一些困難,做好就業、社會保障、貧困群眾幫扶等方面的工作,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各項工作,保持人心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武漢考察時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想辦法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確保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少受影響。”
就業是民生之本,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是當前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創歷史新高。
6月8日(ri),在四(si)川考察(cha)時(shi),習(xi)近平總書記專程(cheng)來(lai)到宜賓學(xue)(xue)院,察(cha)看畢(bi)業(ye)(ye)生(sheng)(sheng)(sheng)創(chuang)(chuang)新創(chuang)(chuang)業(ye)(ye)代表作(zuo)品(pin)展示,了解學(xue)(xue)校(xiao)開展就業(ye)(ye)創(chuang)(chuang)業(ye)(ye)指導服務工(gong)作(zuo),向教師、學(xue)(xue)生(sheng)(sheng)(sheng)、企(qi)業(ye)(ye)負責人了解企(qi)業(ye)(ye)招工(gong)的(de)需(xu)求(qiu)和畢(bi)業(ye)(ye)生(sheng)(sheng)(sheng)簽約率等(deng)情況(kuang)(kuang)。他指出,“就業(ye)(ye)數據要(yao)扎扎實(shi)實(shi),反映真實(shi)情況(kuang)(kuang)”“不能(neng)糊弄上級部門,更不能(neng)糊弄學(xue)(xue)生(sheng)(sheng)(sheng)”。
圖片(pian)▲在位于重慶(qing)市北碚區的西(xi)南大(da)學(xue),應屆畢(bi)業生(sheng)參加“百萬英才興重慶(qing)”招聘(pin)會(2022年(nian)5月13日攝(she))。用(yong)人(ren)單位提供了涉及(ji)教育(yu)、人(ren)工智能、汽車制造等領域的3000多個崗位供畢(bi)業生(sheng)選擇。新華社發(秦廷富 攝(she))
從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促進青年提升職業能力,到央企啟動夏季招聘、實施“三支一扶”等基層服務項目,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機會,再到啟動實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集中對未就業畢業生進行就業幫扶……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舉措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5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9%。6月份,25至59歲成年人失業率為4.5%,已降至2021年年度平均水平。
物價穩則民心穩。今年以來,全球通脹壓力上升,做好保供穩價意義重大。
春節前夕,北方正是供暖保障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瑞光熱電有限責任公司考察調研指出,“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帶頭保供穩價,強化民生用能供給保障責任,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4月在海南考察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囑咐要“健全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機制”。
各地區各部門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以國內保供穩價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穩(wen)(wen)定糧(liang)食生產(chan),加強調控穩(wen)(wen)定生豬(zhu)產(chan)能(neng),強化(hua)蔬菜(cai)產(chan)銷銜接,確保老(lao)百姓“糧(liang)袋子”“菜(cai)籃子”產(chan)品量足價(jia)(jia)穩(wen)(wen);持(chi)續釋放(fang)煤(mei)(mei)(mei)炭優質產(chan)能(neng),從5月起對所有煤(mei)(mei)(mei)炭暫(zan)行(xing)零進(jin)口(kou)稅率,通過穩(wen)(wen)煤(mei)(mei)(mei)價(jia)(jia)來穩(wen)(wen)電價(jia)(jia),居民用電、用氣價(jia)(jia)格(ge)保持(chi)基(ji)本穩(wen)(wen)定。
▲市民在江蘇省無錫市經開區華潤萬家超市購物(2022年7月7日攝)。江蘇省無錫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制定相關方案,制作城市保供地圖,組織大型商超、市場正常運營,全力保供穩價,端穩市民“菜籃子”。新華社記者
各地加大貨源組織力度,加強市場價格監測分析預警,努力暢通“最后100米”配送通道,全力保障受疫情影響地區的生活必需品供應。
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7%,低于全年3%左右的預期目標。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要針對特困人員的特點和需求精準施策,按時足額發放各類救助金,強化臨時救助,確保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
一系列舉措陸續推出:允許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個人住房、消費貸款等延期還本付息;延續執行失業保險保障階段性擴圍政策,向廣大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向失業農民工發放臨時生活補助;對因疫情影響暫時失業、未參保的困難人員,給予臨時救助;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發放臨時價格補貼;為困難群體代繳基本養老、醫療保險費,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
上半年,全國(guo)共向620萬(wan)失(shi)(shi)業(ye)人(ren)員(yuan)發(fa)放(fang)失(shi)(shi)業(ye)保險(xian)待遇(yu)402億元;為1600多萬(wan)困(kun)難人(ren)員(yuan)代繳城鄉居(ju)民養老保險(xian)費;退(tui)休人(ren)員(yuan)基本(ben)養老金再上調4%,惠及1.3億多退(tui)休人(ren)員(yuan);中央財政(zheng)困(kun)難群(qun)眾救助(zhu)補助(zhu)資金1546.8億元已經下撥,比去年增(zeng)加了70.6億元。
“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做好自己的事”
中國經濟正企穩回升,但持續恢復基礎仍不穩固,穩經濟還要付出艱苦努力。
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做好自己的事”,強調“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著力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穩中求進,勇毅篤行。今年來,一個個重大活動成功舉辦,勾勒出中國的自信堅定:
出席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開閉幕式,與八方賓朋共同見證載入史冊的高光時刻;出席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并發表演講,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主持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人類福祉的高度,為促進世界持久和平與共同發展,舉旗定向、凝聚力量。
一組組數據,展現中國經濟不斷向好的趨勢:
上半年,我國(guo)(guo)(guo)實際(ji)使用外(wai)資金額(e)7233.1億元人民幣,按可(ke)比口(kou)徑同比增長17.4%,折合(he)1123.5億美元,增長21.8%;7月(yue)27日(ri),第五屆(jie)中國(guo)(guo)(guo)國(guo)(guo)(guo)際(ji)進(jin)口(kou)博覽(lan)會倒計(ji)時(shi)100天(tian),企業展(zhan)簽約(yue)面積達(da)到規劃(hua)面積的(de)85%,全球展(zhan)商擁抱(bao)進(jin)博的(de)熱情不(bu)減;7月(yue)30日(ri),歷時(shi)6天(tian)的(de)第二屆(jie)中國(guo)(guo)(guo)國(guo)(guo)(guo)際(ji)消費品博覽(lan)會落幕,61個國(guo)(guo)(guo)家和地區的(de)近2000家企業、2800多個知名品牌參展(zhan);8月(yue)1日(ri),2022年服(fu)貿會開幕倒計(ji)時(shi)一個月(yue),線下(xia)總體(ti)(ti)招展(zhan)已(yi)完成88.3%,整體(ti)(ti)國(guo)(guo)(guo)際(ji)化率達(da)到20.5%,計(ji)劃(hua)舉(ju)辦163場論壇會議活(huo)動,84家知名企業和機構將進(jin)行成果發布。
▲觀眾在(zai)第二屆中國(guo)國(guo)際(ji)消費品博覽會現(xian)場參觀(2022年7月(yue)29日攝)。新華社記(ji)者(zhe) 楊冠(guan)宇 攝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擁有14億多人口、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的超大規模市場,1.6億多戶市場主體……這是我們抵御各種風險挑戰的堅實底盤。
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擁有全球最大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5G獨立組網網絡;從2012年到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由第三十四位上升到第十二位……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越走越寬廣。
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綜合判斷,我國發展仍具有諸多戰略性有利條件,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團結奮斗,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一定能夠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記者:鄒偉、齊中熙、安蓓、張辛欣、劉夏村、王雨蕭)
| 來 源:人民日報
| 責 編:王 琦
| 校 對:周 芒
| 審 核:項 麗/甘豐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