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備受關注的中國船舶集團“一號工程”——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外高橋造船順利實現塢內起浮的里程碑節點。經過全船殘余應力釋放、首次測定重量重心等一系列關鍵工藝要素和技術指標,進一步驗證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在設計、工藝、生產準備、總裝建造等階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標志著該工程從結構和舾裝建造的“上半場”全面轉段進入內裝和系統完工調試的“深水區”,向著2023年9月份完工交付的總目標又邁出了關鍵一步。
中國船舶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大型郵輪工程總指揮雷凡培,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莫負春,中國船舶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孫偉,以及上海市經信委、上海市交通委和上海市浦東新區、寶山區、黃浦區等有關負責人出席起浮儀式。
雷凡培首先對國家有關部委、有關地方政府、所有合作伙伴及大型郵輪工程一線干部職工和為中國郵輪產業發展作出不懈努力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謝。他強調,推進大型郵輪設計建造是中國船舶集團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國家戰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舉措,是中國船舶集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作為中國船舶工業的骨干力量和海洋裝備發展的引領力量,中國船舶集團緊緊把握建設世界一流船舶集團的歷史主動,承擔起我國郵輪產業發展的歷史使命。
他指出,大型郵輪工程首制船建造已邁入“深水區”和“攻堅期”,中國船舶集團總部相關部門、有關成員單位要繼續堅定信心、緊密協作、精心組織、精細管理,全力以赴確保首制船按期、優質交付的歷史任務和宏偉目標圓滿完成,為中國船舶工業加快邁向世界一流作出更大貢獻。
隨后,雷(lei)(lei)凡培(pei)總(zong)指揮以(yi)視頻連線的(de)方式,聽取現場(chang)指揮和三個點(dian)位監測員有關(guan)(guan)起浮(fu)(fu)相關(guan)(guan)測量數據的(de)匯報:浮(fu)(fu)態數據正(zheng)(zheng)常(chang)、主機應(ying)變(bian)負(fu)(fu)載曲(qu)線正(zheng)(zheng)常(chang)、整船結(jie)構應(ying)變(bian)負(fu)(fu)載曲(qu)線正(zheng)(zheng)常(chang)、各(ge)點(dian)位監測數據確(que)認正(zheng)(zheng)常(chang)。在現場(chang)熱烈的(de)掌聲(sheng)中(zhong),雷(lei)(lei)凡培(pei)宣(xuan)布:中(zhong)國首(shou)制大型(xing)郵輪(lun)起浮(fu)(fu)取得(de)圓(yuan)滿成功!
中國首制郵輪塢內起浮里程碑節點的實現,是集團公司上上下下共同努力所取得的重大階段性成果,展現了中國船舶集團攻堅克難,全力以赴完成這一巨系統工程的力量、意志和實力。
為(wei)了控(kong)制郵(you)輪的(de)(de)重(zhong)(zhong)(zhong)量(liang)(liang)和重(zhong)(zhong)(zhong)心,全(quan)船(chuan)結(jie)(jie)構(gou)大(da)(da)量(liang)(liang)使用了8毫米及以下(xia)薄(bo)形鋼(gang)(gang)板(ban),俗(su)稱薄(bo)板(ban)。據統計,中國首(shou)制大(da)(da)型郵(you)輪共有(you)504個薄(bo)板(ban)分段,占全(quan)船(chuan)分段總量(liang)(liang)的(de)(de)75%,用鋼(gang)(gang)量(liang)(liang)約12260噸。基于大(da)(da)型郵(you)輪大(da)(da)量(liang)(liang)使用薄(bo)板(ban),在結(jie)(jie)構(gou)建(jian)造中,裝(zhuang)配和焊接會產生(sheng)大(da)(da)量(liang)(liang)的(de)(de)殘(can)余應(ying)力(li),且在塢內(nei)的(de)(de)建(jian)造周(zhou)期長。應(ying)力(li)如果(guo)得不到及時(shi)釋放,勢必會對船(chuan)體結(jie)(jie)構(gou)造成變形,繼(ji)而(er)影(ying)響(xiang)后(hou)續內(nei)裝(zhuang)工程的(de)(de)實(shi)施。因此,根據大(da)(da)型郵(you)輪建(jian)造工藝要求,要通(tong)過(guo)整船(chuan)起(qi)浮,使其處于自(zi)由浮態,測(ce)量(liang)(liang)收集相(xiang)關(guan)數據,以驗(yan)證重(zhong)(zhong)(zhong)量(liang)(liang)重(zhong)(zhong)(zhong)心控(kong)制流程和管理體系,同時(shi)釋放和消除(chu)船(chuan)體結(jie)(jie)構(gou)的(de)(de)殘(can)余應(ying)力(li),測(ce)定和驗(yan)證空船(chuan)重(zhong)(zhong)(zhong)量(liang)(liang)重(zhong)(zhong)(zhong)心的(de)(de)控(kong)制效果(guo),確保整船(chuan)的(de)(de)結(jie)(jie)構(gou)安(an)全(quan)和重(zhong)(zhong)(zhong)心重(zhong)(zhong)(zhong)量(liang)(liang)的(de)(de)穩定,關(guan)鍵是(shi)為(wei)后(hou)續工程提供科學、全(quan)面、可靠的(de)(de)結(jie)(jie)構(gou)背景和數據支(zhi)撐。
外高橋造船十分重視塢內首次起浮工程,應用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有效手段,科學決策,精心組織,創新管理,精準檢測,確保萬無一失,確保成功起浮。針對嚴格的浮態要求和技術標準,外高橋造船編制并發布《郵輪重量控制程序》,全面開展起浮工藝工法和技術方案研究、重量重心控制程序和檢測項目點位確定、風險評估和組織協調探討等各項準備,信心滿滿地迎接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塢內起浮重大節點的考驗。
——成立由集團公司郵輪辦負責人、國內外專家和外高橋造船領導等組成的起浮關鍵節點領導小組,全面指導部署各項工作。11月30日,根據集團公司《大型郵輪項目全船起浮轉階段外審會議通知》的指示,中國首制大型郵輪項目全船起浮轉階段審查外審會議召開。集團公司郵輪辦、質量安全環保部、集團公司大型郵輪工程專家組,以及集團公司旗下相關船企的領導專家參加評審,就具體浮態分析、加水措施、臨界狀態分析、船舶應力和應變測量、船塢、坐墩安全性、應急預案等方面提出質詢與建議,強調對臨界狀態、起浮時間安排、查艙過程、安全保障等方面加以重點關注,確保起浮安全可控。
——圍繞實船重量重心控制目標,依托外高橋造船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造船管理平臺SWS TIME,構建重量控制信息化系統,建立從設計理論數據至實船預估一整套相對完整有效的重量控制流程及方法。
——組織專家和專業團隊對重量控制技術、監控標準手段,以及理論數據、物量和模型信息等進行嚴肅、嚴謹、嚴密的科學論證。應用仿真技術,確定科學、安全、可行的最終起浮實施方案。
——經過多次研究、論證和模擬,確定在全船的10個典型區域設置400多個檢測點,應用專業設備和數字化手段,在起浮過程中進行全天候的跟蹤觀察,收集獲取各區域起浮前、中、后三個階段各個典型狀態下的形變和應變的數據對比,然后結合整船起浮過程應變的有限元分析結果,以區域結果推算整體結果,對整船的應力應變分布情況進行分析,為后續的船體結構和設備布局優化提供數據支撐和目標導向。
截止到目前,中國首制大型郵輪總體建造進度達到55%,絕緣敷設突破12.2萬平方米,電纜敷設超過1800公里,分別為總體計劃的63%和40%。
起浮(fu)儀(yi)式上,嘉(jia)年華集團CEO阿諾(nuo)德?唐(tang)納(na)德通過視頻向中(zhong)國(guo)(guo)首制(zhi)大(da)型郵輪(lun)(lun)起浮(fu)成功表示祝(zhu)賀(he)。浦(pu)東新區副(fu)區長吳(wu)強、芬坎蒂尼(ni)集團中(zhong)國(guo)(guo)區總裁法布里奇奧.費里、中(zhong)船(chuan)嘉(jia)年華郵輪(lun)(lun)首席執行官陳然峰(feng),以及外高橋造船(chuan)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琦講(jiang)話。
中國船舶集團總部有關部門和所屬相關企業,以及上海海事局、上海港引航站、嘉年華集團、芬坎蒂尼集團、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勞氏船級社、中國船級社、意大利船級社、上海建工集團等負責人出席起浮儀式。
| 記 者:何寶新
| 通訊員:陸曉青
| 責 編:王 琦
| 校 對:寧湘舒
| 審 核:項(xiang) 麗/甘(gan)豐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