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wu),習近(jin)平總書(shu)記來(lai)到河南省南陽(yang)市淅川(chuan)縣,考(kao)察了陶(tao)岔渠首(shou)樞紐(niu)工程、丹江口水(shui)庫等(deng),聽(ting)取南水(shui)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管理運(yun)行和(he)水(shui)源地生態保護等(deng)情況介紹(shao),了解南水(shui)北調移(yi)民安(an)置等(deng)情況。
渠首一(yi)滴水(shui),家國萬里情(qing)。水(shui),再次成為習近(jin)平總(zong)書記(ji)考察(cha)的(de)一(yi)個重(zhong)點。
祖國江河最關情
從南(nan)到北,同飲一江(jiang)水(shui)。南(nan)水(shui)北調工程在總書記心中(zhong)的重要性(xing)不(bu)言而喻。
去(qu)年11月,總書(shu)記(ji)前往位(wei)于江蘇揚州(zhou)的南(nan)水(shui)北調(diao)(diao)東線(xian)工(gong)程(cheng)源頭(tou)——江都水(shui)利樞紐考察,叮囑“調(diao)(diao)水(shui)和節水(shui)這(zhe)兩(liang)手要同時抓”。
2020年11月14日拍攝的江都水利樞紐(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胸懷祖國(guo)江河山川,總書(shu)記赴地方考(kao)察(cha)調研中,看水常是重要安排。
不久(jiu)前,在廣(guang)西(xi)漓江,總書記說:“這次來(lai),我(wo)最關(guan)注的就是你們甲(jia)天下的山水。什么能比得上這里的生態好?保(bao)護好桂(gui)林山水,是你們的首(shou)要(yao)責任。”
江(jiang)河流日夜。長江(jiang)、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總書(shu)記(ji)心(xin)系長江,先后(hou)(hou)多(duo)次赴長江沿線考察,看化工(gong)(gong)企業搬遷、非法碼頭(tou)整治(zhi)、污染治(zhi)理,了(le)解航(hang)道治(zhi)理、濕地(di)修復(fu)、水(shui)文站水(shui)文監測工(gong)(gong)作等。5年(nian)間(jian),總書(shu)記(ji)先后(hou)(hou)3次就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召開座談會(hui),推動沿江省市(shi)共抓大保(bao)護、不搞大開發。
從甘肅到(dao)河(he)(he)南,從山西到(dao)寧(ning)夏,從2019年(nian)8月到(dao)2020年(nian)6月,不(bu)到(dao)1年(nian)時間,習近平總書(shu)記先(xian)后4次(ci)考察黃河(he)(he)。2019年(nian)9月,習近平總書(shu)記主持(chi)召開黃河(he)(he)流域(yu)(yu)生態保(bao)(bao)護和高(gao)質量(liang)發展座談會,將黃河(he)(he)流域(yu)(yu)生態保(bao)(bao)護和高(gao)質量(liang)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zhan)略。
在安徽看淮河(he)治(zhi)理情(qing)況,在吉林考察查干湖南湖生(sheng)態保護情(qing)況,在云南昆明(ming)看高原明(ming)珠滇池保護治(zhi)理和(he)水質改(gai)善情(qing)況……
水(shui)(shui)(shui)是生命之源。山水(shui)(shui)(shui)林田湖草,在這個不可分割的(de)生命共(gong)同體(ti)中,水(shui)(shui)(shui)是最(zui)靈動(dong)、最(zui)活躍(yue)的(de)元(yuan)素,是生態系(xi)統得以維系(xi)的(de)基礎。水(shui)(shui)(shui),在總書(shu)記心中分量很重。
“天一生水”。總書記(ji)看(kan)的是(shi)水,更是(shi)生活、生產、生態“三位(wei)一體”高質量發展的活水源頭。
“硬道理”與“硬約束”辯證統一
前不久熱播的(de)電視劇(ju)《山海情》,講述了閩寧合作(zuo)對口扶貧的(de)故事。
喊(han)水、水花、水旺……劇中人物的名字(zi),飽含著對水的渴望。就像寧夏西海(hai)固一(yi)樣,我國很多(duo)地(di)方,缺(que)水不僅和(he)貧困(kun)問(wen)題緊緊捆綁在一(yi)起,還成為經濟社會(hui)發展(zhan)的重要制(zhi)約因素。
有了(le)水(shui),才有希望;有了(le)水(shui),就激活了(le)城鄉。
“北缺南豐”是(shi)我國水(shui)資源分布的(de)顯著(zhu)特點。南水(shui)北調,是(shi)對水(shui)資源進行科學調劑(ji)。在尊(zun)重自然(ran)(ran)的(de)同(tong)時,打(da)通流域、跨(kua)越區域,這是(shi)依托祖國自然(ran)(ran)地理而下的(de)一盤大棋(qi),也是(shi)確保南北方均(jun)衡發展的(de)戰略大舉(ju)措。
從(cong)丹江(jiang)口水庫一路歡歌,一泓清水注入北京密云水庫。南水北調(diao)工程通(tong)水,不僅意味著京城百姓(xing)十杯(bei)(bei)水中有七杯(bei)(bei)是南水,更(geng)意味著長(chang)江(jiang)、淮河、黃河、海河四(si)大流域的“串(chuan)通(tong)”。
2019年11月26日無人機拍攝的丹江口水庫大壩。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中國版圖上,南北(bei)調配(pei)、東西(xi)互濟(ji)的水網格局,是扭轉東西(xi)南北(bei)發展不平衡的關(guan)鍵(jian)一招,可以說是“萬里(li)水網、千(qian)秋大業(ye)”。
對我(wo)國北方地區來說,水依然是(shi)生產發(fa)展的(de)硬約束。以黃河(he)為例,黃河(he)水資源(yuan)總量不(bu)到長江的(de)7%,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de)27%。水資源(yuan)利用較為粗放(fang),農(nong)業(ye)用水效率不(bu)高,水資源(yuan)開(kai)發(fa)利用率高達80%,遠超一般流(liu)域(yu)40%生態警戒線。
在(zai)京津所在(zai)的海河(he)流域,由于經濟社會快(kuai)速發展和人口不斷增加(jia),流域水(shui)資源(yuan)嚴重超(chao)載,華北地區(qu)地下(xia)水(shui)長(chang)期超(chao)采,形成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漏斗區(qu)”。
發展是硬道理,水則是硬約束(shu)。
必須堅持“先節水后調水”。高質量發(fa)(fa)展,水是(shi)“倒逼機制”一大(da)關鍵。必須更加科學地利(li)用每(mei)一滴水,讓每(mei)滴水可以發(fa)(fa)揮更大(da)的作用、產(chan)出更大(da)的效(xiao)益,絕不允許出現(xian)“大(da)調水、大(da)浪費、大(da)污染”。
習(xi)近平總書記提出,要(yao)堅(jian)持(chi)以(yi)(yi)水定(ding)城、以(yi)(yi)水定(ding)地、以(yi)(yi)水定(ding)人、以(yi)(yi)水定(ding)產,把水資源作為(wei)最大(da)的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he)產業發(fa)展(zhan)。
重塑人水關系
“上善(shan)若水”。中國人說(shuo)起水,似乎有一種特殊而又(you)復(fu)雜的感情。
一(yi)方(fang)面,智者樂水、仁者樂山(shan)。千百年來(lai),人(ren)們(men)總是逐水而居(ju)。在傳統文化(hua)中,講遇水則發、以水為財。
另一(yi)方面,中華民族千百年(nian)來一(yi)直(zhi)在(zai)和水旱災害作斗爭。一(yi)些大江大河水患多(duo)發。治(zhi)海、治(zhi)淮、治(zhi)黃……只有在(zai)新中國成(cheng)立后(hou)才變為現實。而隨著(zhu)經濟(ji)高速發展,治(zhi)污(wu)、抗旱又成(cheng)為治(zhi)水的新課題。
用清水(shui)、排污水(shui)、抗洪水(shui)……人和水(shui)的關系(xi),就是(shi)人與自然關系(xi)的一(yi)面鏡子,映射出(chu)人類發(fa)展水(shui)平、認識水(shui)平的不斷提高。
2021年4月23日拍攝的長江三峽第一峽瞿塘峽一帶景象。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如何變水(shui)患為水(shui)利(li),使之真正“善利(li)萬物而不爭”,總(zong)書記(ji)念茲(zi)在茲(zi)。
習(xi)近平總書記常(chang)常(chang)舉例——古(gu)代(dai)埃及、古(gu)代(dai)巴比(bi)倫、古(gu)代(dai)印(yin)度、古(gu)代(dai)中國(guo)(guo)四大文明古(gu)國(guo)(guo)均發源于森林(lin)茂(mao)密(mi)、水量豐沛、田野肥沃的(de)地(di)區。“而生(sheng)態(tai)環境衰退特(te)別是嚴重的(de)土地(di)荒漠化則導致(zhi)古(gu)代(dai)埃及、古(gu)代(dai)巴比(bi)倫衰落。”
在我國古代(dai)曾經一度輝煌的樓蘭(lan)文明已被(bei)埋(mai)藏在萬頃流沙之(zhi)下,那里當年曾經是一塊水(shui)草豐美(mei)之(zhi)地(di)。
習近(jin)平(ping)總書記說,我國(guo)建(jian)設(she)(she)社會主(zhu)義(yi)現代(dai)化(hua)具有許多(duo)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jiu)是(shi)我國(guo)現代(dai)化(hua)是(shi)人(ren)與自然(ran)和諧共生(sheng)的現代(dai)化(hua),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wen)(wen)明建(jian)設(she)(she)和生(sheng)態文(wen)(wen)明建(jian)設(she)(she)。
“萬物各(ge)得其(qi)和(he)(he)以生,各(ge)得其(qi)養以成。”尊(zun)重自然,追(zhui)求人與自然的和(he)(he)諧是(shi)中華傳(chuan)統文化(hua)的重要價值取向。
重塑人水關(guan)系,就是重塑人與(yu)自然(ran)的關(guan)系,事(shi)關(guan)中(zhong)華民族偉(wei)大復興和(he)永續(xu)發(fa)展。
來 源:新華(hua)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