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陜柴重工承制的國產首批4臺/套SXD-MAN16V32/40型7600千瓦原油發電機組,在中海油“恩平15-1”平臺上順利完成原油調試并正式投產使用,標志著這座亞洲最大的海洋鉆井平臺從此用上了“中國心”,又一項“卡脖子”技術難題被攻克。
陜(shan)柴重工服(fu)務(wu)人員進行機組(zu)調(diao)試
針對(dui)本次原(yuan)(yuan)油(you)發(fa)電(dian)(dian)(dian)機組及輔助設備(bei)調試和報驗工作,陜柴重工服(fu)務團隊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克服(fu)臺風、高(gao)溫、疫(yi)情(qing)等(deng)(deng)不利影響(xiang),及時進(jin)駐平(ping)臺,第一(yi)時間開展調試工作。調試中,服(fu)務團隊迎難而上,依(yi)托機組可(ke)靠(kao)的(de)(de)技術性(xing)能,憑(ping)借(jie)著自身過硬(ying)的(de)(de)專業(ye)素養,僅用(yong)(yong)2天時間就(jiu)完(wan)成4臺/套原(yuan)(yuan)油(you)發(fa)電(dian)(dian)(dian)機組及原(yuan)(yuan)油(you)分離橇、原(yuan)(yuan)油(you)增壓橇、燃油(you)循環(huan)橇、噴(pen)嘴冷卻單元等(deng)(deng)關鍵設備(bei)的(de)(de)調試工作,滿(man)足了業(ye)主盡(jin)早使用(yong)(yong)原(yuan)(yuan)油(you)發(fa)電(dian)(dian)(dian)的(de)(de)需求,得到了平(ping)臺建造(zao)方和使用(yong)(yong)方的(de)(de)一(yi)致好評。
作業中的“恩(en)平15一1"海洋鉆井平臺
項目順利完成調試,并投產使用,不僅為15-1中心平臺和10-2/15-2/20-4等無人平臺提供了穩定的電力,保障了平臺的正常生產作業,而且每日還可節約至少30立方米的油料消耗,為平臺運營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作為目前亞洲最大、設備最多、功能最齊全的海上石油生產平臺,“恩平15-1”鉆井平臺總高度達160米,重量超過3萬噸,安裝設備及系統近600臺套,為常規海上平臺的2倍,是國內首次在海上油田新項目中采用無人化生產工藝的石油生產平臺,也是國內首個超百萬噸級海上二氧化碳回注封存示范工程。
陜柴重工國產7600千瓦原油發電機組的成功交付,為我國大功率原油發電機組研發和應用積累了成功經驗,彰顯了陜柴重工在大功率平臺電站產品研制的技術能力和實力,用行動為“中國制造”品牌注入底氣和士氣。
| 通訊員:李策略/劉 興
| 責 編:寧湘舒
| 校 對:王 琦
| 審(shen) 核:項(xiang) 麗/甘豐錄